目前分類:章 瑋 - 新新聞 (2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夏天是棒球季節中最燦爛的日子,正當眾多球迷享受著職棒熱力的同時,身穿中華隊藍白戰袍,代表台灣在國際賽場上奮戰的業餘球員們,今年夏天更是異常的忙碌。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本文原刊載於 新新聞周刊 1268期 2011/6/22

經過多年的長期抗戰體育界期盼已久的「運動產業發展獎助條例」終於通過立院三讀,可望為台灣體壇吸引更多資金與發展空間。本案的初衷是為了鼓勵民間企業,特別是大財團,能夠用投資體育產業的方式,來作為企業「節稅」的途徑。而體委會主委戴遐齡一直以來都是本法案的主要推動者,因此本案能夠通過立院三讀,必須在戴主委的功勞簿上記上一筆。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原刊載於 新新聞周刊 1264期 2011/5/25

中華職棒二十年吹起一股旅美回歸風陳鏞基、郭嚴文、增菘瑋及鄭錡鴻等人分別加入國內球團使得今年中職旅美歸巢的人數創下歷年來的新高。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原刊載於 新新聞周刊 1260期 2011/4/27

「我知道走了一條最不能被原諒的路,但不求人諒解,我當然會在意別人怎麼看我,但我不如去想明天的午餐在哪?」吳珈慶,四月二十日,於北京。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原刊載於 新新聞周刊 1256期 2011/3/30

投高打低的大聯盟新時代(下)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原刊載於 新新聞周刊 1255期 2011/3/23

投高打低的大聯盟新時代(上)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原刊載於 新新聞周刊 1251期 2011/2/23

送虎迎兔,春暖花開,嶄新的棒球季節即將展開。而讓棒球迷期盼已久的大聯盟春訓,也終於打開深鎖的大門。位於美國亞利桑納州大鳳凰城地區的大聯盟春訓基地,今年有十五支球隊以此為根據地,而在此地舉行的熱身賽,就以亞利桑納地區的代表性植物仙人掌為名。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原刊載於 新新聞周刊 1247期 2011/1/26

自陳金鋒踏上大聯盟舞台以來,台灣島內頓時掀起一股史無前例的旅美風潮。在過去十年間,就有將近五十位台灣選手赴美尋夢。以大聯盟球團編制二十五人來計算,如果這些球員通通順利登上大聯盟,恰好可以組成兩支大聯盟隊伍。只不過事與願違,真正有機會坐在大聯盟球員休息室的,只有六位,而到目前為止能夠站穩大聯盟的,嚴格算起來,更只有王建民與郭泓志兩人而已,成功率不及百分之四!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原刊載於 新新聞周刊 1242期 2010/12/22

球迷們是否還記得,二○○九年美國國慶日當天,王建民於六局上半投出一記偏打者外側的壞球後,洋基當家捕手波沙達走上投手丘慰問建仔的畫面?緊接著台灣球迷眼睜睜的看著王建民被總教練吉拉迪換下場,一直到相隔約十七個月的今天,球迷們都不曾在大聯盟的投手板上看到他的身影。因緣際會的,當天建仔所面對的對手,正是他大聯盟初登板的對手—藍鳥隊,而且也正好就是在洋基球場,而當時的他也許無法意會到,這可能是他最後一次站上大聯盟舞台。

時間快轉至二○一○年二月,華盛頓國民隊總管瑞佐宣布以一紙價值約兩百萬美金的大聯盟合約,迎接王建民這位洋基棄將。當時,除了台灣媒體以外,大多數美國主流媒體對瑞佐的人事決策都持著保留的態度。主要就是王建民過去兩季的傷勢實在是太難掌握,再加上二○○九年球季王建民超高的九點六四防禦率與嚇人的二點○二 WHIP值,更是令所有大聯盟總管退避三舍。不過,當時的瑞佐依然力排眾議,以填補當年身為響尾蛇球探時,無法網羅到建仔的遺憾。

只可惜,二○一○年的建仔終究還是無法突破傷痛陰影,也間接辜負了瑞佐的賞識。到了季末,國民隊一如預期的以不續約的方式與建仔談約,但這次瑞佐則是掌控著談判的主導權,而非建仔。

其實在大聯盟爾虞我詐的世界中,球員基本上是球團與球團間人事佈局棋盤中的一枚棋子,而其戰果往往無法預料。自十月底建仔在指導聯盟出賽至不續約期限截止日前,建仔在大聯盟市場上,可說是乏人問津。雖然看過建仔投球的記者們以「骯髒」的字眼來肯定王建民的投球內容,但是十七個月未在大聯盟登板的建仔,還是無法獲得期待中的大聯盟合約。

也因為如此,眾多專家認為建仔最合理的方式應該是以小聯盟約加盟球隊,如果一切順利,再以換約的方式上大聯盟。不過就如之前所說,球團之間的人事戰爭乃是不可預料的。就當國民隊與建仔的經紀公司談判再度破裂時,失去塞揚級投手克里夫李的遊騎兵隊殺了出來,而由於財大氣粗德州佬的出現,不得不逼迫原本以為建仔是其囊中物的瑞佐再次上談判桌,最後竟與建仔簽下一份年薪百萬美金外加許多激勵條款的大聯盟合約。這應該不是瑞佐當初所預期的,而最開心的莫過於王建民與他的經紀公司。

由此可見,這份與國民隊的大聯盟合約對王建民來說,等於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可想而知,如果建仔明年球季仍然無法突破傷痛的陰霾,那麼這可能是他最後一紙大聯盟約,甚至旅美之旅也會因此受阻。也許台灣球迷們不曾期待王建民會站上中華職棒的投手板,可是別忘記,據傳王建民已簽下中職選秀意向書,雖然經紀公司表示此舉乃是為了幫同公司的陳鏞基「申冤」,但是也許這是經紀公司為建仔未來回中職時,所埋下的伏筆。最後還是祝福這位台灣之光能夠再次在大聯盟發光發熱,那麼這份意向書最終只是球迷間茶餘飯後的八卦而已。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原刊載於 新新聞周刊 1237期 2010/11/17

經營澄清湖球場長達七年之久的La new熊隊,將於明年球季開始,正式揮別高雄球迷,把主場北移至桃園。一如預期,此新聞在體育弱勢的台灣,並沒有引起輿論的熱烈討論,也爭取不到太多的新聞版面,由於正值五都大選期間,熊隊出走的議題,雖然勉強被三位大高雄市長候選人端出來隔空交火一番,不過,也僅僅如此而已。

從眾多管道得知,大高雄市民對這支用心經營的球隊出走,也多半抱著事不關己的態度。一向熱情的南台灣民眾對職棒的漠視,可看出職棒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已經大不如前。

大高雄民眾對職業球隊出走的冷漠反應,在職業運動風行的北美洲,可說是絕無僅有,因為在北美洲能夠擁有職業球隊,就代表著一個城市的經濟實力,因此許多美國的一級城市常擁有兩支以上的職業球隊,如紐約、芝加哥、洛杉磯等。也由於屬地主義的落實與耕耘,因此該市的市民無不以家鄉的職業球隊為傲,更不用說,當有職業球隊要出走時所牽扯出的連帶效應。其中,最有名的例子要屬克里夫蘭布朗(Cleveland Browns)的出走事件。

一九九五年,克里夫蘭的職業美式足球隊—布朗隊老闆莫多(Art Modell)宣布將於次年球季把球隊移至遙遠的巴爾的摩。此話一出,就在第二天,克里夫蘭市民們就通過一項公投案,要求莫多當年答應支付高達一億七千五百萬美金、用來改建克里夫蘭市立運動場的支票兌現,希望藉此打消莫多搬走球隊的決心。但是市民的願望終究沒有達成,不僅如此,全體市民最後竟然須支付將近三億美金的稅金來建造新球場。

如此一來,生氣的克里夫蘭居民決定走上街頭抗爭,並不惜與球團老闆對簿公堂,事態之大,連美國國會也為此事件召開聽證會。由此可見,一支職業球隊的出走,不是球團老闆單方面從經營角度就可以拍板定案,還必須顧及市民的感受。經過北美美式足球聯盟(NFL)高層、布朗球團高層與兩市官員協商,最終決定克里夫蘭仍保留布朗隊,不過以莫多為首的經營團隊與球員們則是遷至巴爾的摩,並命名為烏鴉隊,而克里夫蘭將在新球場完工後,打造出一支全新的布朗隊。

雖然此事件看似有了一個雙贏的結局,但是在克里夫蘭運動迷的心中,布朗隊出走事件仍是一個無法抹滅的陰影,甚至比小皇帝詹姆斯(LeBron James)選擇離開騎士隊的影響力還深。由此看出,一支職業隊對一個城市的市民來說,早已跳出運動的框架,成為生活重心的一部份。

話說回來,這次La new熊的出走看似對大高雄球迷無關痛癢,這對一向用心經營球隊的老闆劉保佑來說,忍痛出走竟得不到任何挽留,想必有「真心換絕情」的痛楚。而對曾經孕育許多棒球好手的南台灣來說,高雄人的冷漠更是一大諷刺。身為台灣第二大都會的高雄,竟然連一支職棒隊都留不住,是否代表著其經濟與消費實力無法和其他城市抗衡?如果大高雄現在與未來的主事者無法正視此問題,那麼高雄想躋身亞洲大都會之林,恐怕只是一句空泛的口號罷了!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原刊載於 新新聞周刊 1233期 2010/10/20

前些日子,在一位朋友的生日派對上,認識了一位韓國友人。在談話中,發現她不但是一名棒球迷,而且還是印地安人明星外野手秋信守的粉絲。而從她與其他朋友的言談裡,可以不時聽到:「 FIGHTING!」這句加油口號。熟悉國際體壇的球迷們,可能會知道這句中文可譯為「戰鬥!」的熱血加油口號,乃是韓國國家隊在國際賽場上,不能說是專屬,但卻是常用的口號,尤其在國家隊的加油歌中,「FIGHTING!」一詞更是隨處可聞。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原刊載於 新新聞周刊 1228期 2010/9/15

日前,涉入假球案的前職棒明星曹錦輝在桃園機場入境時,遭到拘提留置,並押解送至法院,再次登上了新聞版面。經過長達四小時的偵訊後,小曹終於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緒,在面對媒體訪問時痛哭失聲,表示知道自己錯了,希望未來還能有打球的機會。

在球場上曾經威風八面、霸氣十足的小曹,竟然在媒體前表現得如此卑微,電視機前的球迷們看到此情此景,想必會油然生出今夕何夕的無限感慨!

面對媒體的小曹,有如一個六神無主的孩子。他不知道如何去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不知道如何去應對媒體,由於經紀公司缺乏危機處理的機制,導致他不知道如何去化解眼前面臨的危機。就算他能夠輕易投出一百五十公里的快速球、就算他曾經是媒體吹捧上天的「象隊救世主」,但今非昔比,如今的他,在媒體面前只是一個涉嫌打假球的疑犯,而他過去的光環則成為他揮之不去的包袱。

小曹的眼淚,除了暴露他內心的恐懼與無助外,更把台灣棒球教育的腐敗與墮落,再次活生生的映現在國人眼前。

其實小曹就是不健全的台灣棒球教育環境衍生的產物。從小到大,才華洋溢的他不管在哪裡都備受寵愛,只因他是「速球王曹錦輝」,他與「球隊的救世主」無形間劃上了等號。從小離家打球的他,青春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因此失去了接受正規家庭教育的機會,球隊就是他唯一的家庭,而教練則成為他唯一的監護人。

然而在球隊裡,迅速成為王牌投手的他,教練對他必然呵護備至,或許從不對他的待人處事或價值觀做出任何指正與教育,因為只要小曹能夠幫助球隊贏球,其他的也許就不重要了。在他與洛磯隊簽下一紙兩百二十萬美金合約的當下,他的價值觀從此轉變,棒球不再是他過去所單純熱愛的課外活動,反而成為他飛黃騰達、鯉躍龍門的唯一捷徑。

在如此偏執的教育環境下長大,小曹就算登上世界最高水準的棒球殿堂大聯盟,可是他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拿捏,以及對金錢的價值觀,可能只有稚齡兒童的程度。而在球隊中當慣領袖的他,早已養成為人四海的闊氣與手腕,但他從不知道,他豪爽的個性在危險的社會叢林裡,恰好成為有心人士的最佳切入點。為了朋友,小曹可以給深陷財務困境的郭泓志一張空白支票紓困;為了義氣,小曹可以為走投無路的黃俊中與職棒組頭見面。他深不知,就算在球場上能展現出有如巨人般的英雄氣魄,然而在法律與道德枷鎖面前,他卻只是個天真無知的大孩子。

台灣棒球雖然號稱「國球」,但是每當它發生問題時,主事者們總是以踢皮球的方式推卸責任。小曹的眼淚,可想而知依舊無法喚醒執政者出面改革台灣棒球教育與制度,而近年來不斷發生的簽賭案,剛好眼睜睜的見證台灣棒球是非觀念與責任感的混淆及退化。也許有那麼一天,當棒球從這片土地上逐漸蒸發時,大家才會驚覺,原來有棒球可看的日子是多麼的美好!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原刊載於 新新聞周刊 1225期 2010/8/25

民國九十九年八月十七日,台北時間下午五點整,日本西武巨蛋球場內,主場的西武獅隊與來訪的軟體銀行鷹隊正展開三天的系列戰。這次的三連戰不但是太平洋聯盟的龍頭保衛戰,當天這場比賽更令台灣球迷萬分期待,原因無他:兩隊的先發投手都是來自台灣。

身穿西武球衣的是已經在日本職棒打滾邁入第十年的老將許銘傑,而代表軟銀先發的是來自棒球世家的左投陽耀勳。兩人同場先發出賽,讓老球迷們不禁回想起十九年前,郭泰源和莊勝雄同場較勁的輝煌年代。

郭、莊兩人乃是台灣棒球史上名人堂級的人物,兩人分別於八○年代中期加入日本職棒,由於兩人效力的球隊都隸屬於太平洋聯盟,因此不只是台灣球迷們,就連日本球迷都非常期待看到兩人一決高下。


可惜,球迷整整期待了五個寒暑,「郭、莊對決」都未能上演。直到民國七十八年六月七日,第一次的「郭、莊對決」才正式登場。而當天的比賽地點正好是這次「許、陽對決」所在地,西武巨蛋的前身─西武球場。有趣的是,當年的行規是兩隊不能在賽前公布先發投手人選,主因有二:其一,不想讓對手瞭解自家的投手調度,導致影響勝負。其二,此乃防賭機制,為了不讓賭徒有機可趁,球迷們一直要到比賽前一刻才知道謎底。

如此一來,「郭、莊對決」雖然眾所期待,但在比賽當日,入場觀賽的球迷其實不及六成,主要就是因為球迷們不知道當晚的先發是郭泰源與莊勝雄。而當晚的比賽,就如一場傳統日本職棒的對決,兩位先發投手都把求勝的意志注入所投出的每一顆球裡,希望為球隊守下每一個半局。


該場比賽,郭泰源和莊勝雄都完投九局。雖然身為客隊投手的莊勝雄在缺乏球迷奧援下孤軍奮戰,可是他的保送戰術運用得宜,最後靠著隊友的一發陽春砲,拿到了首次「郭、莊對決」的勝利。反觀郭泰源則因為一記失投球而扛下敗戰責任,但是他的投球內容並不輸莊勝雄,甚至更勝一籌。賽後,日本媒體對兩人當晚的表現大加讚揚,也為第一次的「郭、莊對決」劃下完美的句點。

球迷們苦等了兩年又一個月後,第二次「郭、莊對決」的舞台轉換到羅德隊當年的主場—川崎球場。勝利女神似乎較眷顧客隊的投手,這回輪到郭泰源完封九局,力擒羅德隊。莊勝雄雖然沒能再次在「郭、莊對決」中奪勝,可是七又三分之一局只失三分的優異表現,也堪稱優質先發。可惜從此之後,台灣投手同場競技的場面就再也沒出現過。

失落十九年後,球迷們拜許銘傑和陽耀勳的努力所賜,再次一圓台灣製造的投手們在海外職棒聯盟一軍殿堂同場較勁的美夢。雖然兩人最後都和勝負無關,但是能夠在如此重要的比賽中扛起先發重任,代表著台灣選手的實力再次受到高水準職棒聯盟的認可。希望「許、陽對決」不是絕響,也期盼旅外選手們能夠持續努力,不要讓關心台灣棒球的球迷們,再次苦等十九年。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原刊載於 新新聞周刊 1219期 2010/7/14

自從王建民因傷無法出賽後,體育界「台灣之光」的頭銜從缺了好一陣子,直到網球好手盧彥勳在溫布頓網賽打敗強敵羅迪克闖進八強後,「台灣之光」的寶座才有了新的接班人。

然而當盧彥勳在溫布頓打響名號後,一如以往的,「盧彥勳」這三個字,頓時成為各大媒體的新寵。許多政治人物或是名嘴們,也都突然變成網球專家、死忠的網球迷,並趨炎附勢的讚揚盧彥勳的表現,竭盡所能的消費這位「台灣之光」。所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正是古今中外運動員生涯的最佳寫照,而盧彥勳的例子更讓我們見識到人情冷暖的勢利與現實。

細數近年來的「台灣之光」,從最早的撞球神童吳珈慶,再來是在大聯盟揚名的王建民,再到現在威震溫布頓的盧彥勳,哪一個不是經過一番寒徹骨,才贏得「台灣之光」的虛銜?但人們是否曾經想過,「台灣之光」的光環對這些運動員來說,究竟代表著何等意義?

關心體育的球迷,可從過去每一位「台灣之光」的口中得知,要成為台灣之光除了自身的奮鬥努力之外,尋找足夠的資金贊助,則是另一項能否讓他們功成名就的關鍵。

也許世界冠軍與台灣之光等頭銜對這些運動員在尋找贊助商時有所幫助,但是在體育產業不蓬勃的台灣,這些台灣之光們的生活可不像一般人所想像的風光,受到的待遇也不如國外對待運動員的尊崇。以吳珈慶的例子來說,自從他以十六歲之齡拿下世界花式撞球冠軍後,雖然貴為史上第一位在同一年度獲得八號球及九號球雙料冠軍的選手,但由於每次出國參賽都需花費龐大的費用,吳珈慶對每次出國參賽總是望之卻步。當然,盧彥勳與其他台籍弱勢運動員,在他們的職業生涯中也面臨相同的窘境。

相較之下,王建民這位台灣之光算是比較幸運,因為棒球在台灣是受惠最大的主流運動,再加上他的職業生涯始於一紙長達六年的小聯盟合約,雖然小聯盟的生活艱辛,薪水也很少,可是建仔在球團鉅額簽約金的庇蔭下,不至於為生活所苦。

話說回來,吳珈慶在國內體壇的威脅與利誘下,最終還是背負「叛國」的罪名遠走新加坡,也許台灣之光的光環對他來說,可能是永遠不想再提的夢魘。至於盧彥勳,現在雖然三千寵愛集一身,可是他過去十年來的心酸與無助,卻是一般人絕對無法想像的。如果現在有某個國家捧上一筆豐厚的合約,邀盧彥勳入籍,條件是代表該國參加國際賽,如同新加坡之於吳珈慶,這時台灣除了用「台灣之光」的空殼來拉攏盧彥勳外,還有什麼籌碼留人?

從網協祕書長劉中興日前對媒體的談話中可看出,政府目前雖有奧援,然而終究是杯水車薪。如果台灣現今體育產業生態依然故我的話,「台灣之光」出走的風潮將會是勢所難免的。在此並非質疑國內運動員的愛國心,只是在延續職業生涯的基本架構下,經費的資助與無後顧之憂的保障,遠比虛幻的頭銜來得實際!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原刊載於 新新聞周刊 1212期 2010/5/26

日前媒體報導,民進黨政府執政時期所建造的廿四座極限運動場,現今已經有十三座以上成為所謂的「蚊子館」,更誇張的是有八座連一項極限運動活動都沒有舉辦過,國內體育政策執行偏差的失敗案例再添一樁。

當年中央政府為了討好特定族群與地方政府,總共花了三億三千多萬元所推行的政策,到頭來卻淪為民眾眼中的治安死角。政府推動體育政策似乎永遠在趕流行,短視近利的態度從未改變,令人不禁感嘆:台灣的體育發展前景在哪裡?

根據相關單位的說法,許多極限運動場在建好後,由於地方政府缺乏維護能力,因此任憑風吹雨淋,很多設備不是遭人破壞,就是年久失修無法使用,甚至早就被不肖人士盜走,如此看來,當初體委會與地方政府在推動此項政策時,並沒有完整的規畫與後續配套方案,除了搏取新聞版面、討好地方特定人士之外,幾乎毫無績效可言。

台灣政府和民眾向來都很愛趕流行,早年政府為了推動台灣的足球運動,大張旗鼓的整建完成了中山足球場,而中山足球場也是當年台灣唯一通過國際足球總會(FIFA)認證的足球場地,可是這麼多年下來,台灣足運還是萎靡不振,中華隊在國際賽贏球的場數依舊屈指可數。

至於中山足球場,因為沒有獲得妥善的照顧,所以早就老舊不堪,現多半用來作為演唱會或是政黨造勢晚會的舉辦場地,足球賽反而成了配角。如此本末倒置的施政風格,也許不是只有台灣才有,可是在台灣發生的機率總是比較大,就是因為政府的體育政策只看表面不重實質,只有硬體不顧軟體,與體育的發展方向往往背道而馳,才會不斷的鬧出國際笑話。

今年六月,南非世足賽將如火如荼的展開,而愛趕流行的台灣民眾與新聞媒體,想必又會把中山足球場或是台灣足運的議題拿來炒作,到時候政府可能又會為了順應民意,急就章的推出某項「足球推廣政策」,最後買單的又是可憐的納稅人,至於效果…可想而知。

回過頭來看看台灣的棒球運動,由於頂著「國球」的頭銜,所以台灣的棒球永遠都比其他運動受到政府更多的照顧。可是這並不代表台灣的棒球政策就一定是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雖然沒有發生像極限運動場或是中山足球場淪為蚊子館的窘境,可是過去許多為了國際賽而建造的棒球場,如天母棒球場、澄清湖棒球場等,依舊存在著設計不良與維護不力等老毛病。其實今年道奇來台,所爆出球場設計不夠標準與場地維護不符要求等事件,在台灣早就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只是台灣的球員與民眾早就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了。

如果,政府官員永遠是以捨本逐末、敷衍應付的消極態度來推行體育政策,可以預見的是:台灣棒球未來的命運,與極限運動「雷大雨小、虎頭蛇尾」的淒涼下場,頂多只是五十步與百步的差別而已!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原刊載於 新新聞周刊 1207期 2010/4/21

許多人,尤其是女性,在逛街買衣服時,可以從服飾店中陳列的款式,分辨出春夏秋冬四季。相對的,一般男性對逛服飾店的興趣比較不大,所以對櫥窗內的春夏秋冬,感覺上不會像女性那麼敏銳。不過,如果把場景移到國外,而且時常去逛運動用品店的話,藉由店內的商品體驗四季變化,男性就不會輸給女性了。

加拿大,每逢春夏之際,運動賣場就開始擺出戶外運動的商品,如棒壘球用具、越野腳踏車、登山裝備、高爾夫球具等。而當時序進入秋天,足球籃球用品便陸續上架。到了冬天,愛滑雪、滑冰的人士,可以盡情選購最適合他們的冬季運動商品。然而,在隨季節更替的各類商品中,有一種強勢商品永遠不會下架,就是加拿大人最愛的「冰球用具」。

加拿大人愛好冰球,可以說是已經到了接近瘋狂的程度。不管春夏秋冬,不論何時何地,小孩子只要手中有球桿(Hockey Stick),就可以用地上的石頭或是空罐子玩起冰球。冰球在加拿大人的心中已經超越「運動」的框架,進一步成為「生活」的一部份。也因為如此,冰球用具不僅僅是在運動用品店才會出現,有時在一般的大賣場,甚至是汽車材料五金行,都可以見到與冰球有關的商品,舉凡冰球桿、護具、冰刀鞋、冰球用繃帶等,都會出現在展示架上。

由此可見,冰球之所以能夠被封為加拿大的國球,就是因為它對加拿大人來說,已經不再是一種競技場上的運動,而是一項生活必需品。回過頭來看,號稱「台灣國球」的棒球在台灣的地位,如果和加拿大人對冰球的熱愛相比,實在不夠資格稱得上是「國球」。

在台灣,一般人如果想要購買棒球商品,毫無疑問的要去運動用品店尋找。不過由於台灣的運動風氣沒有那麼興盛,所以有時候要找到一間稍具規模的運動用品店,可說是難上加難。再加上一般在運動用品店所賣的棒球商品,都不是屬於平價商品,因此除非是棒球愛好者,否則很少有人會去購買棒球用具。

試舉一個日前親身經歷的例子:我曾經在台北某知名大賣場看到平價的球棒陳列出售,正當我喜出望外的拿起球棒時,看到商品上竟然貼著「請勿用來打擊棒球/此鋁棒為遇到危險正當防衛用之鋁棒/非打棒球專用鋁棒/請勿故意用來打人」的標籤,當下不禁心生感嘆,廠商製造球棒不是為了讓民眾從事棒球運動,竟然是拿來當成防衛工具,那麼台灣有何資格聲稱棒球是國球?(唯一合理的解釋是:把防衛工具的外觀做成鋁棒的樣子,以吸引民眾購買)

無論如何,台灣如果想把棒球冠上「國球」的名號,顯然還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如果沒有辦法像冰球在加拿大人心目中的地位一樣,走入一般家庭、走入群眾生活的話,那麼棒球絕對不能稱為「台灣國球」。因為國球不單只是一門運動而已,它應該是一項生活必需品,一項不論春夏秋冬,都隨時陪伴在所有人身邊的生活必需品。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原刊載於 新新聞周刊 1202期 2010/3/17

二○一○年溫哥華冬季奧運(Winter Olympic)甫於二月底結束,台灣對此項國際大賽的參與度與反應都很冷淡,乃屬意料中事。對體育一向不是很重視的台灣,能夠有機會獲得夏季奧運的參賽資格,就已經算是難能可貴了,更何況是花費更高,且在亞熱帶的台灣不夠普及的冬季運動。

冰球比賽一向是冬季奧運的重頭戲,雖然女子冰球的熱門程度不如男子冰球,可是身為加拿大的國球,「取得金牌」一直以來都是加拿大國家冰球隊參賽奧運的唯一目標。由於女子冰球在世界體壇發展的程度遠不如男子冰球,所以各大國際女子冰球賽的冠軍都是被加拿大與美國兩強所瓜分,當然奧運也不例外。也因為兩強獨大,所以美加兩國在女子冰球界的世仇關係,就像大聯盟洋基紅襪一樣,隨著媒體的炒作而越演越烈。

而今年的溫哥華冬奧,加拿大隊則是挾著主場優勢,如願拿下金牌,報了連續兩年在世界女子錦標賽輸給美國隊之仇。由於兩隊實力相近,這場金牌戰的戰況之激烈可想而知,你來我往的追逐和接近犯規的身體碰撞,更是讓場邊的觀眾們看得血脈僨張,大呼過癮。

不過當比賽終結的號角聲響起時,不管球員在場上多麼的有拚勁,還是不得不接受比賽殘酷的結果。就在頒發獎牌的時候,當大會司儀宣布銀牌得主是美國隊的話語一出,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竟然發生了。

在加拿大冰球體育館內的一萬九千名加拿大觀眾竟然全部站起身來,除了幫美國隊鼓掌外,同時口中也喊著:「U.S.A! U.S.A! U.S.A.!」歷時將近十分鐘之久,為的就是幫美國隊的隊員加油打氣。如此場景在國際賽場上堪稱罕見,加拿大觀眾對冰球的熱愛,似乎已經超過國籍的界線,而他們所展現出的氣度,不但讓人佩服,也令人感動萬分。

身為一個亞洲人,在看到此景時不禁眼眶泛紅,感動的並不是看到了一場高水準的冰球賽,而是周圍的人能夠放下彼此過去的交戰歷史,並為對方鼓勵的運動家精神。場內觀眾所表現出的是以冰球為國球該有的氣度,這才是真正對冰球的熱愛,這才是奧運所要表達的真正價值。

相較之下,不禁讓人回想起亞洲人在國際體育場上的氣度,似乎始終無法超越國籍與世仇的藩籬。譬如,台灣棒球迷喜歡用「高麗棒子」之類的詞彙來稱呼世仇南韓隊,同樣的,當南韓棒球隊在打敗宿敵日本隊時,總喜歡把自家的太極旗插在場內的投手丘上來羞辱對手。雖然台灣與南韓一直以來都視棒球為最重要的運動項目,可是卻始終無法跳脫「以羞辱世仇為樂」的框架。

國球,其意義是在於舉國上下皆真心喜愛此項運動,不管球場上的勝負與否,都會為場上的球員和對手送上最大的鼓勵。就像這次道奇隊來台比賽,雖然以懸殊比數擊敗中職明星隊,但是滿場球迷依然不斷為道奇隊的精采演出鼓掌歡呼,希望這樣的運動風度,也能帶到正式國際比賽的場邊,讓我們的國球變成真正老少咸宜的「普遍級」運動!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原刊載於 新新聞周刊 1196期 2010/2/3

近年來,台灣旅外球員人數逐漸增加,其中挑戰美國大聯盟的球員,更是直線上升絡繹不絕,而「旅美球員」這個詞彙,也逐漸成了關心棒球的民眾所熟知的代名詞。然而「旅美球員」並不是台灣的專利,因為棒球最高殿堂的大聯盟,吸引著世界上無數棒球選手,尤其是鄰近美國的加拿大,基本上有志於職業棒球的選手,都是以挑戰大聯盟為唯一選擇。

拜社區棒球訓練營之賜,有幸認識了幾位加拿大籍的旅美選手,而在與他們聊天的過程中,我更加能體會小聯盟球員的辛苦,以及加拿大和台灣選手在尋夢時所遇上的困難有何異同。

當天由於我頭戴中華隊「CT」字樣的球帽,因此加拿大選手們一眼就猜出我是從台灣來的。當天訓練營的主講人,也是現役紐約大都會2A內野手的Shawn Bowman,看到我就以打趣的口吻跟我說:「中華台北啊?他們很難被打敗,不過,很不好意思,我們(加拿大隊)在世界盃還是打敗了他們!」

在被問及對哪一位台灣選手印象最深刻時,曾經代表加拿大來台打過八搶三資格賽的太空人2A外野手Jimmy Van Ostrand表示,最熟悉的要數現在同樣也是在太空人農場內的羅嘉仁。當年在八搶三資格賽時,他與葉君璋在本壘的衝撞,堪稱國際賽史上的經典畫面,也讓他見識到了中華台北這支強勁的隊伍。而「火球男」羅嘉仁的速球,更令他印象深刻。

Jimmy表示,最有趣的是去年球季中有一天去球場練球時,看到一個熟悉的投球身影,仔細一瞧,竟然是羅嘉仁!原來當天羅嘉仁被太空人高層調至2A,昨日的敵人,竟成了今日的隊友,充分印證了「球場上沒有永遠的敵人」這句話。

而當提及小聯盟的生活時,選手們表示在小聯盟打球是比較辛苦,但是大家都還是努力提升自己,為升上大聯盟做好準備。雖然在生活與飲食上,他們並不會像台灣選手一樣出現不適應的情況,可是長期離鄉背井外出打拚,依舊讓這些球員們備感辛苦。

至於球季後的生活,Shawn和現在隸屬於雙城隊的Rene Tosoni表示,通常都會回鄉或是去訓練中心做自主訓練,而在自主訓練期間,他們必須想辦法打工賺錢,才能夠撐到下一個球季,因為小聯盟選手在季後也是不支薪的。

我問他們如果在球季中被國家徵召時,會不會接受徵召打國家隊?他們異口同聲的表示,如果在球季中,他們會拒絕,因為他們認為必須先考慮自身未來的職業生涯,比較實在。但如果是在季後,他們則會義不容辭的接受國家隊的徵召。

2009 年球季後,Shawn、Rene和Jimmy都入選加拿大國家代表隊,參加在歐洲舉行的世界盃棒球賽,雖然拿到當屆的銅牌,可是加拿大棒協因經費短缺,並沒有依照約定頒發獎金給所有隊職員,導致他們必須在春訓前努力打工,以籌措旅費及早準備下一個球季。相較之下,台灣球員似乎比加拿大球員幸福了一點。不過,「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卻是所有「旅美球員」的共同寫照!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原刊載於 新新聞周刊 1193期 2010/1/13

在冬天,由於棒球季早已結束,許多有關棒球的組織和活動,都進入了「冬眠」的階段。尤其是在寒冷的加拿大,想在戶外玩個傳接球都很吃力,更不用說在室外好好的打一場比賽。不過,我任教的社區棒球聯盟,則是趁著這個冬天,特地為少棒選手們(十二到十三歲)計畫了一系列的室內訓練課程,直到球季開打前為止,主要是為明年球季預作準備,好讓小朋友們不致因休息過久而荒廢了球技。

所謂訓練營並非密集訓練,而是以每周兩次,每次兩小時的方式來進行。而且訓練營舉辦的時間都是選擇在周末,因此不會妨礙到小朋友平常的課業。如此一來,更能吸引許多愛好棒球的小朋友參加,父母親也多半願意讓自己的小孩參與。

而訓練營的內容,主要還是以基本動作為主,從傳接球、滾地球與飛球守備,到揮棒動作,目的就是要讓小朋友們保持球感。有別於一般球季中的訓練,教練們在冬季會為小朋友多安排一些飲食營養的課程,希望灌輸他們健康飲食的觀念,能夠在非球季期間仍保持良好的體能狀態。

另外,輕微重量訓練的觀念,也同時在冬季訓練營中傳達給小選手們知道。一般來說,教練們不鼓勵小選手們太早做重量訓練,尤其是在發育階段,不當的重量訓練,很可能衍生受傷甚至影響未來發育的後遺症。因此灌輸正確的重量訓練觀念,也是訓練營的重點。

不過,整個訓練營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要屬職業球員親自教導小球員的幾堂課程。聯盟特別請來幾位溫哥華當地的「旅美選手」,大都會隊2A的Shawn Bowman、太空人隊2A的Jimmy Van Ostrand和雙城隊2A的Rene Tosoni來指導小朋友們,並分享他們的棒球技術與經驗,其中Bowman目前是在大都會四十人名單內,因此身為教練的我,很慶幸的能夠親身體驗有大聯盟級選手指導的棒球訓練營。

在一般台灣球迷的眼中,多半認為美式棒球可能沒有日本或是亞洲棒球般的細膩風格,然而即使美式球風是充滿著力量、速度與個人風格,但是在少棒訓練營中,大聯盟選手們還是要求小球員們確實做好每一項基本動作。訓練營內沒有花俏的訓練方式,就如同一般少棒訓練營,都是以基本的投球姿勢與打擊姿勢為主,除此之外就是分享職業球員的個人經驗。

而當這些「大聯盟級」的選手們親自上場示範時,不難發現光是一個簡單的傳接球動作,就可以看出大聯盟紮實的頂尖水準,與他們深不可測的實力。他們的現場指導不但讓小朋友們吸收到大聯盟的訓練方式,也讓我們這群「業餘級」的教練們受益良多。

反觀以棒球為國球的台灣,由於社區棒運發展不彰,棒球的推廣始終跳不出學校的框架,尤其是在城市裡,少棒的推廣更是停滯不前,更不用說以調整為方向的冬季訓練營,在台灣更是少之又少,如果政府當局能夠參考加拿大這類的訓練營來推廣棒球,相信必能獲得城市民眾的共鳴與支持!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原刊載於 新新聞周刊 1188期 2009/12/9

小時候,如果因為某些事情而鬧脾氣,爸媽通常會摸摸小孩的頭,然後說:「不要哭!等一下給你糖吃。」小孩的脾氣通常會因為父母的安慰而冷靜下來。但隨著歲月增長,「摸頭」的舉動也被帶進職場,尤其是在政壇裡,「摸頭」文化更是隨處可見。

在英國,首相Gordon Brown希望工會支持他的政策,同時為了安撫其中一位工會領袖,特別在渡假期間召見工會領袖們吃咖哩飯,一面拉攏同志,進而鞏固政權。而在台灣,馬英九總統則是為了平撫棒球迷們的怒火,特別在日前召開上任後第一次的「棒球國是會議」。

總統府邀集副總統、行政院長和相關行政部會首長,如:體委會、教育部、法務部、內政部、警政署、新聞局等,再加上職棒聯盟趙會長、各球團負責人、棒協理事長、球迷代表、學者專家代表等,展現出政府對國是會議的重視與支持棒運的決心。美中不足的是,與會人士竟然少了最重要的職棒球員代表,頓時讓這會議的公信力降低不少,不知是官員們在研擬名單時的一時疏忽,還是刻意排除球員?由此可看出球員在球界的地位,就連有關自身未來的決策會議都無法參與,也難怪長期以來在職場中永遠居於弱勢。

回到會議裡,馬總統在會議中作出了四 點決議:第一,保住現有球隊,第二,職棒賭博應防範未然,第三,行政院成立振興棒運專案小組,第四,中華職棒應該建立起完好的球員福利制度。光是從會議的結論來看,多半是老生常談,了無新意,不禁讓人懷疑政府如此大張旗鼓的開會,究竟是真的想救棒球,還是只想摸摸頭,安撫球迷而已?

會後,熊隊老闆劉保佑對媒體發表的談話,最讓球迷們感慨。劉老闆宣 稱這是他最後一次參加政府會議,由於過去已經開過太多的會,作出過太多決議,可是終究無法落實,使得他已經對政府喪失信心,如果這次見了總統都還是無法改善現況的話,那麼之後若再發生放水案,他只有選擇退出。這番沉痛的告白,馬總統聽見了嗎?

過去政府對台灣棒球開出太多的空頭支票,從2008年北京奧運中華隊輸給中國隊開始的「振興棒球計畫」,到如今台灣的棒球不但沒有振興,反而一再被黑暗勢力攻陷,讓球迷們失望透頂。如果馬總統這次「順應民意」火速開會的結果,依舊只是紙上談兵不見成效,是否代表著台灣棒球已經淪落至無藥可救的絕境?

台灣棒球之所以一直「救」不起來,部份因素來自政府每次想要出面解決棒球問題時,都會出現「執行力不佳」的狀況,導致最後雷大雨小,毫無作為。在此希望馬總統這次的「振興棒運專案小組」不要光說不練,或是開個幾次會議、拋出幾個方案就算交差了事,否則所謂的國是會議,只是又一次安撫民怨的「摸頭會議」,唯一不同的是,這次只是被層級最高的總統摸頭而已!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