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意思就是說,一個人的一生有百分之八十甚至九十是在「失敗」裡渡過的,換言之,絕大多數人的生命是「失敗主義」的縮影,只有極少數的人有機會獲幸運之神眷顧,達到「成功」的目標。若現實世界果真如此,那這句話在棒球場上又是什麼樣的寫照?也就是說,如果「人生」是一名棒球選手的話,那他這個人在棒球場上的際遇會是如何?

答案很殘酷:大概混不出什麼名堂!

道理很簡單,若他是一名投手,每投十個球就有八至九個球被主審判壞球,打者紛紛被保送上壘,沒兩三下工夫就把壘包塞滿,不用等人家打安打或全壘打,就奉送對手一大堆分數,教練哪受得了?就算自己還想硬撐,也會被換下場,若每場比賽都這麼惡搞,誰敢用他?早就自己打敗自己了!

同理,若他是一名野手,每十次打擊就有八至九次摃龜,不是連球都沒摸到,被三振出局;就是打出軟弱的滾地球或不營養的高飛球,總之就是上不了壘,日復一日始終如此,打擊率老是在一兩成的低檔徘徊,遲早會惹毛教練,被趕到板凳納涼,失去上場表現的機會,甚至被開除,回家吃自己。

透過老祖宗的開示,我們終於知道,「人生」既非棒球場上的強投,也不是強打,「人生棒球」這齣戲之所以好看是因為,以打棒球維生的「棒球人生」走唱者要不斷違抗棒球運動的低調宿命,向「三」挑戰!

就投手而言就是,三個好球解決打者,或者,有驚無險製造第三個出局數,讓自己毫髮無傷全身而退;對打者來說就是,樹立三成打擊率的生存標竿,證明自己有能力將失敗率調降「至少十個百分點」,比「人生」更有資格靠棒球過活!

但對棒球選手來說,「棒球人生」就是他們的人生,既然是人生,就會有不如意的一面,再偉大的球員也無法例外,重點是,別在低潮待得太久,因為那會打擊自己的信心,也會影響別人的觀感,可惜台灣棒球史上最強的打者陳金鋒,不知著了什麼魔,就是做不到這一點。

對金鋒有深入瞭解的人會發現,他在每年四月初小聯盟球季剛開打的時候,總是勇猛無比,但時序一進入五月,整個人就走樣了,打擊率會從三成多一路往下掉,一直要到六月初,才會逐漸恢復正常,而從此刻起,至九月初小聯盟球季落幕為止,大致上還能維持平盤,只不過每年五月都要複製一次的週期性低潮,既規律又明顯,「療程」也特別漫長,已對他的信譽造成莫大的傷害,則是不爭的事實。

身為大聯盟史上第一個台灣選手,金鋒瑕不掩瑜的「人生棒球」,令美國佬非常困惑,當地媒體更常戲稱其「五月症候群」是一個「無解的謎」(mystery),但與此同時,他的「棒球人生」對台灣的貢獻則已無庸置疑,相較之下,究竟是美國人誤讀了他,還是連我們自己也輕忽甚至低估「金鋒應有的歷史價值」?

在台灣的大聯盟史觀尚未確立前,「誰比較瞭解金鋒」這道習題恐怕是,所有田野調查者的必修課。

本文原載於2005.6.3 中國時報浮世繪(李祖杰/邊邊角角棒球論壇成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