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2005年7月4日,第六度升上大聯盟的陳金鋒,終於擊出台灣野手在世界棒壇頂端的第一支安打。這支遲來的安打讓所有支持他的球迷在雀躍不已的同時,也不禁感慨萬千。

陳金鋒加入道奇已是第七個年頭,但這些年來一般球迷不瞭解、也不關心他在小聯盟的奮鬥情形,只知道每當中華隊有徵召需要時,可以盡情剝削他在小聯盟的工作權,要求他為國家隊犧牲奉獻。然後當他數度踏上大聯盟,卻未能如後輩曹錦輝、王建民表現亮眼時,訕笑、輕蔑接踵而至,甚至連「希望他不要再丟台灣人的臉」這類字眼都出籠。

不可諱言地,陳金鋒會在大聯盟沉浮不定,的確是有技不如人之處,但這是哪一個成長環境造就了這樣的他?細數陳金鋒幾項讓人詬病的缺點,如選球不精、臂力不強等,其實都是「Made In Taiwan」打者的一貫通病。陳金鋒既是背負了台灣棒球的原罪,然後在挑戰最高殿堂時遭受挫折,原生母國台灣哪有資格放馬後炮大肆批判?

況且,為了征服這座棒球金字塔,陳金鋒在這幾年裡努力蛻變,逐步降低被三振率,力求提高被保送率,漸漸從「台灣製造」變身為「美國製造」。然而,他的成長與突破,對大部分的台灣球迷來說無關緊要,只膚淺地因為他未能在大聯盟站穩腳步、無法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就否定他的實力。

那些只會躲在自己的山寨裡納涼,以山大王為傲的「假面球迷」當然不知道,陳金鋒在小聯盟裡的艱辛歷練,讓他更加堅定信念,不斷提昇自己,因而此時的他當然有自信可以在美國生存,因為太多技不如他的3A球員早已升上大聯盟,他實在沒有理由做不到。

述及此,不禁替陳金鋒發出不平之鳴:都怪他太早去美國!如果他不是台灣第一個,如果他像現在的日本球員一樣,在野茂英雄與鈴木一朗成功開疆闢土、日籍選手實力獲得認可之後,才遠渡太平洋,或許他就不必那麼辛苦渴求機會的降臨。先驅者註定要犧牲得多,因為既沒有前輩足跡可以效法,也沒有前人名聲帶來庇蔭,這正是陳金鋒與其他各國好手競爭的弱勢所在。

但反過來看,說陳金鋒太晚去美國也沒錯。如果不是因為他等到二十歲又去當兵兩年,如果當年就有交換學生制度,他十八歲就可以和中南美的小伙子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也不會遲至二十二歲才起步,當然更不必承受因年紀偏高,評價逐年下跌的隱形傷害。

再換個角度看,或許所有台灣球迷、及陳金鋒本人都應該慶幸,若非他這幾年慘烈的奮鬥過程,大家也無法深刻領悟到台灣棒球的根源問題,還沾沾自喜於過去業餘棒球世界五強的神話中而不自覺。換句話說,這段艱辛的旅程,對他、對台灣都是全新的感受,這是台灣現階段體制絕對培育不出來的果實。

這些年來,陳金鋒不斷地發現,獲得新的棒球專業;不斷地開拓,建構新的野球視野;不斷地冒險,挖掘可貴的比賽經驗。因而現在的他早已進化到足以跟世界頂級好手並駕齊驅的境界,只可惜台灣球迷並不明瞭這段歷程,視野、格局始終停留在本土的孤芳自賞,或是台灣職棒建構出來的狹隘小世界,更遑論去學習他所得到的夢想、文化、技術等等,那些在挑戰大聯盟的過程中所得到的一切資產。

故事還未劃下句點,因為陳金鋒仍在勇往直前。期盼台灣棒球界能面對現實,放下空殼般的假民族自信,敞開心胸,跟著陳金鋒一路逐夢。否則,當他日後學成歸國,而我們還不知道陳金鋒到底哪裡好,那才真的糗大了!

本文原載於TaiwanNews 2005.7.14~7.27第194期(黃冠雄/邊邊角角棒球論壇成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