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場是扇形的空間設計,紅色的土、綠色的草與白色的線,框出一個夢想的場域。球場上白色有形的線,像是一、三壘邊線,打擊區的框線,以及無數無形的線條:投手投球的軌跡,打擊者擊球的飛射弧線,和一條決定勝負的中間虛線,構築了一場場精采的比賽。

而棒球場上那決定勝負的中線,是由哪些焦點串成的呢?就是從本壘板開始,本壘是兵家必爭之地,得分與否的最終目標;圍繞著本壘的有主審裁判,決定著好壞球、生與死,還有恭敬的面對著本壘的,同時也是球場上唯一面對全場、視野最大的捕手,當然也包括了本壘板兩側之一的攻擊啟動者:鼓動著全場高低潮的打擊者。

這無形的虛線再向前延伸,就到達棒球場上最高的位置:比賽的發動者,投手丘。大聯盟是棒球最高殿堂,洋基隊是最常拿冠軍的隊伍,在美國洋基球場投手丘上,是台灣最棒的球員,王建民。他帶領我們走出台灣,享用競爭力最強的棒球饗宴,他引領美國看到台灣球員的國際潛力,他站在投手丘上,帶來勝利,就算敗投,也讓台灣球迷經由他看見緊湊的球賽、精采的美技與強敵的優異表現。

就因為王建民的sinker ball,我們看見滾地球在內野翻滾而製造出內野手反射般的動作,成為一連串的內野嘉年華,跟著中線綿延到二、游空間,無論是美技守備還是穿越安打,二壘都扮演重要角色,它可以是坎諾打擊率只有一成多也不會被換下場的原因,二壘守備足以展示其明星價值,相反的,二壘也是攻擊方得分圈的開始,與攻城掠地的希望所在。

最後,中線來到中外野,不論是打到這裡的球,還是站在這裡的人,常常都是棒球場上最具威脅性的;只要球一落到中外野,就算不是深遠的安打,也可能成為高飛犧牲打,而不管是印地安人的塞斯莫、水手的鈴木一朗,還是洋基的卡布瑞拉,都證明了中外野手的力量與飛毛腿,個個都是不好對付的傢伙。

棒球場有很多線,但是決勝的關鍵卻是這條看不見的虛線,而建仔就站在這條虛線的最高點上,透過他的穿針引「線」,我們看到了最精緻的棒球,也發現了最美好的新世界。


本文原載於中國時報投一休四專欄(高莉雅/邊邊角角棒球論壇成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