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載於聯合報 民意論壇 2008/6/12(黃冠雄/邊邊角角棒球論壇成員)
在被打出的滾地球再也沒找到「洞」以跑到外野,而是進內野手的手套後,王建民的第七勝終於到手。這個被認為是「誤點」的勝利,也使台灣球迷鬆了口氣,「暫時」拋開那坐立不安的情緒。


其實,多年來,台灣棒球很瞭解自己與世界頂級的美國棒球間一直有個「洞」,這洞叫做實力差距,而且是很大的差距。台灣認為美國職棒在遙遠的宇宙,是超人在玩,不是我們這個等級。過去,台灣優秀選手即使曾被老美球探認可,但就不敢去挑戰,頂多選擇到同是黃皮膚的日本職棒。就算近代陳金鋒勇於開拓,但七年後他意外的鎩羽而歸更重挫台灣民心,想到連史上最強第四棒都無法生存,大夥不禁怨嘆:「大聯盟那個洞到底有多大?」


直到二零零五年建仔崛起,這洞才在他努力下,「似乎」慢慢地被填平,球迷心理也得到補償。四年來,在建仔不斷的勝投中,台灣不再自卑,甚至開始滿足:「原來,咱的棒球也很強!」


可是,今年五月建仔演出其大聯盟生涯最長低潮,期間不論球技還是心理面都可說漏洞百出。安逸慣了的台灣球迷才愕然發現,原來建仔並非無敵,他的技術仍有缺陷,建仔和頂級球星還是有差距,他不能穩定地表現,大家都看到建仔身上有個大洞。


於是乎,上個月,台灣跟著建仔一起慌了,信心快速地消失,社會集體滿足感褪去。在看著建仔被打出的滾地球都能找到洞溜出去時,本地球迷的心是空洞的、是空虛、更是被淘空的。而且,我們也回頭發現,原來那過去寶島棒球的洞並沒消失、還在那,只是這幾年建仔的沈重伸卡球巧妙地使洞「看起來」比較小,福爾摩沙已能和老美平起平坐的認知是幻覺,一點都不實在!


若把焦點轉到建仔自身上,為何他會有如此鮮明的技術瓶頸,而且在美籍教練不斷地協助下,投球動作那麼難去固定?這讓人不禁高度懷疑,建仔專業上的洞來自原鄉——台灣。建仔從小在台灣的比賽少、強度低、教練只要勝利、不重內容,於是個人習慣就被養成。直到建仔去了北美,被對手嚴格檢驗、高度瞭解後,一切就原形畢露,他自己才知有問題。因此也可說,建仔的洞一直都在、在台灣、不在美國。


幸好,昨日建仔的「尚可」演出,雖沒根本解決問題,但總算把洞堵住,不讓它擴大,暫時解除警報,他自己和台灣也找到未來能進步的信心。不過洞還在、危機還在,建仔仍需加油。


相信建仔只要持續突破,有天還是可補平自己技術上的洞,只是,從他牽動台灣這三十八天中看出,台灣棒球心理的洞、台灣棒球技術的洞,到底有多大?有沒有人意識到?又該怎樣改善?這可是比王建民勝投與否,還來的更重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