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載於Taiwan News 349期 2008/7/3(余文馨/邊邊角角棒球論壇成員)
當大家都還在幫六連不勝的建仔計算勝率,期待王建民可能連三年奪得十九勝,甚至上看二十勝時,他卻在搶下第八勝的那場球,因跑壘不慎而意外扭傷腳趾。這下可好了,建仔別說是明星賽登場無望,被圈入洋基專屬的傷兵名單倒成了再確定不過的事實。

腳傷休養,加上後續復健及調整,估計約需耗時兩個半月左右,建仔的下次登板被規劃於秋初的九月。換言之,約莫半個球季長的暑假肯定泡湯,球迷和建仔本季再下十九勝的美夢已提早幻滅。

先不管建仔於美國職棒大聯盟位置是高或低,現下王建民在台灣人民心中是「宇宙無敵世界唯一超級大明星」的這一點,絕對是無庸置疑的。所以他季中受傷的轉折想當然是很大件事啦,相關評論亦多不勝數,後續衍生討論搞不好連市場最熱的「命中注定我愛你」也不堪匹敵。

不過,老實話,在猶如過江之鯽的報導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則並不是什麼嚴謹戰力分析、譬如少王建民的洋基該如何彌補一號投手缺口啊、或討論國家聯盟要求投手上場打擊的制度是否過時等等這類的專文,反而是一篇發生於中華職棒的場邊花絮。

報導內容簡單說,就是記者去訪問本土職棒明星對建仔因跑壘受傷有何想法?「哎呀,他太胖了嘛!」結果建仔「超重」這點居然獲得球員與教練的一致共識!原來,不是只有我覺得建仔好像越來越大隻了!

王建民於洋基官方網站上登錄的身高是六呎三吋(約一九二公分),體重是二二五磅(約一零一公斤)。若以非運動員的一般人為例,差不多等於國民黨中常委連勝文的身材。嗯,於是你可以理解,如果是依世俗標準,這等體型絕對算是胖,沒錯了。

「但王建民是專業運動員啊!」運動員的體脂肪與肌肉比例跟普通人不一樣,怎可一概而論呢?

所以再舉一個例子吧!甫於溫布頓網球錦標賽第二輪,以三盤之姿,強勢擊退世界排名第三、年初才在澳網決賽上打敗球王Roger Federer及狀態正處於巔峰的Novak Djokovic的Marat Safin,如果網站公佈的身高沒灌水的話,Safin甚至還比建仔高一點點哩,有六呎四吋,然而他的體重卻是足足較建仔少了三十磅(約十三點六公斤)的一九五磅!

Safin與建仔同樣是成功站上世界舞台的頂尖球員,身高也相近,但體重卻相差達到十多公斤,幾乎是一個三、四歲小孩的份量,「是多出一整個人耶!」這難道不驚人嗎?

好吧!其實這番比較有點不倫不類,畢竟網球與棒球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運動。前者強調快速移動,腳步靈活非常重要,於是搭配體型自然也須是以能夠輕鬆跑動為主。以上翻成白話的意思就是:「一旦胖就完啦!」可是棒球投手來說,敏捷是其次,最重要的是球路控制與球速,而為使出那龐大力量,勢必得先孕育出同樣龐大的身軀啊!(事實上,雖然建仔的確就是因為是百公斤壯漢,不擅長快速移動才會扭到,不過跑壘本來就不是投手的責任嘛!)

於是,好像我才終於理解某些職棒投手壯碩體型,在這一味崇尚纖細窈窕、瘦才是美、甚至還有模特兒會為要把自己減成紙片人而營養失衡的時代,根本是一種必要之惡呀!也難怪洋基人的平均體重堂堂上看二一零磅(約九五公斤),卻依舊維持五成以上的團隊勝率,證明了雖然部分球員一個個都把自己吃成大隻佬,卻不會讓體重影響他們運動能力,這同時也成就了另一種——活躍於紐約與米蘭伸展台外——其實胖也沒什不好的運動美學。

因此,扭傷真的只是意外啦!建仔,你一點都不胖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