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載於Taiwan News 322期 2007/12/27(林言熹/邊邊角角棒球論壇成員)
期盼兩年,花兩千萬美金、近七億台幣天價的米契爾報告(Mitchell Report)終於出爐,雖說包括克萊門斯(Roger Clemens)、龐斯(Barry Bonds)等賽揚獎、最有價值球員等大明星都羅列其中,讓禁藥不再只是疑雲,終於正式浮出檯面,但仔細閱讀這份厚達409頁的報告,不禁讓人聯想出許多疑問。

儘管洋洋灑灑列出牽涉其中的八十六位球員名單,但仔細思量會發現,從一九八五年以來二十多載,升上大聯盟的選手人數逼近六千,實際參與職棒運動的球員至少破萬,但卻只有寥寥可數不到一百人涉案,難道僅百分之一左右的人和禁藥有瓜葛嗎?任誰都很難相信。

更何況,這份報告所提到的大部分球員,都只根據前大都會球團員工Kirk Radomski和前洋基訓練員Brian McNamee兩人的供詞而來,倘若盡心盡力去找尋更多「源頭」,牽涉的球員很可能會如滾雪球一般地大幅攀升。

即便如此,掌握到的真憑實據卻又屈指可數,物證頂多是支票或藥物寄送收據,其他只靠幾次訪談就提出指控,實在過於薄弱,也難怪如克萊門斯、賈斯提斯(David Justice)和亞力士(Alex Cabrera)等人信誓旦旦地否認使用類固醇或生長激素,讓人有報告敷衍的感覺。

就算球員如派特提(Andy Pettitte)、博德(Paul Byrd)承認使用禁藥,也只能印證部分敘述為真,而非全部都為事實,缺乏鐵證讓人不禁對這份報告的真實性、有效性和可靠性產生合理的質疑與懷疑。

回想起兩年前,這份報告之所以誕生,起因於禁藥近年來和美國職棒糾纏在一起,進而驚動聯邦政府,2005年初眾議院政府再造委員會舉辦聽證會,邀請包括大聯盟理事長賽利格(Bud Selig)、工會頭子費爾(Donald Fehr)與重砲手麥逵爾(Mark McGwire)、索沙(Sammy Sosa)等人作證,但卻讓人有如霧裡看花,越看越花,完全都摸不著頭緒。

感受到國會和輿論龐大壓力的大聯盟官方,雖然讓禁藥處罰的標準日趨嚴格,從2002年初犯只需接受勸告,到2005年底改為初犯禁賽50場、三犯就終身禁賽的罰則,但還是不足以弭平疑慮,因此由理事長賽利格找來和棒球的淵源頗深,也是波士頓紅襪高層的前參議員米契爾負責調查,希望給大眾一個交代。

無奈,在龐斯都已經打破漢克阿倫的全壘打紀錄,爭議依舊存在,這份報告所想要達到的解決方式充滿政治、妥協的氛圍,讓人有「上下交相賊」之感,只是要交差、敷衍了事,不得不以保持中立、理性的態度,維持懷疑、小心的立場來好好地琢磨。

儘管在缺乏調查權的幫助,球員工會採取「不合作」的態度,但還是有方法能夠更深入地了解真相,大聯盟與工會的縱容導致目前的窘境,兩大龍頭責無旁貸。

倒楣的是被點名的八十六名球員,雖然部分成員勢必涉案,但很可能有無辜份子遭到牽連,讓人變相地不想承認這個報告,只可惜這種粉飾太平卻又官冕堂皇的結果,完全非事前所預期的樣子。

雖然採用政治操作想設立停損點,但可能事與願違,因為媒體還會繼續窮追不捨,不斷地爆料,而被點名的球員也許會不甘願,在被威脅利誘後,人性的寫實面可能表露無遺,進而讓更多的真相展現。

畢竟,現在是網路時代,討論區、部落格都可能出現更多的訊息,資訊和以往相比更不容易隱藏,遺憾地是真偽難辨,但能確定的是,潘朵拉的盒子已經被打開,想關也關不起來,米契爾報告只是個開始,尚未結束,接下來,就看賽利格和大聯盟要怎麼好好危機處理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