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原刊載於UDN 聯合新聞網 2008/7/16(鄭浩/邊邊角角棒球論壇成員)
我這輩子只有帶我父親走進過一次棒球場,那已經是遠在職棒元年的往事了,那一天,一萬六千人擠滿了台北市立棒球場,大家都滿心期待地準備體驗生平第一次的職棒明星賽盛宴。 

雖然我的「棒球生涯」是父親在每年暑假的半夜啟蒙的,從三級棒球一直到成棒隊重返國際棒壇,棒球一直都是我們父子倆最無礙的溝通橋樑。但是職棒開打之後,或許是因為沒有了國族意識的對抗氣氛吧,父親似乎對這個當年狂燒全台的新興風潮提不起任何興趣,而我和他之間的關係,也如同棒球這座連結橋樑斷掉了般,日漸疏離。 

所以,當他答應我的邀約時,我也覺得有些訝異。然而,才在擁擠悶熱且噪音震耳欲聾的內野看台勉強坐定沒多久,他的新鮮感顯然很快就流失了,三局打完,也就是約莫兩隊的先發打線都亮過一次相後,他就吵著要回家了。 

我當然知道,他對兄弟、統一、味全、三商這些字眼沒什麼認同感,他應該只是想親眼看看穿著這些戰袍的,陪伴著我們父子度過不少「棒球宵夜」的熟悉臉孔吧:李居明、林易增、忠男、呂文生、黃平洋…,而當這些深刻的回憶在他面前巡演過一輪之後,他的心願也就獲得滿足了。 

什麼心願?當然不是單純的只想一睹偶像的真面目而已,而是這些名字帶給他的神聖意義──對他們所曾經代表過的、榮耀過的中華隊,致上最真摯的謝意。這些身影曾經為他的清苦歲月帶來不少甘甜,以及無數驕傲的虛榮,然而,仔細定睛一看,當這些電視裡的老朋友身上穿的職棒球衣迅速地把他拉回現實時,也就沒有什麼理由在又擠又吵又臭的髒亂看台上多所留戀了。 

轉眼,職棒已經打了十九年,當年鬧烘烘的看台早已成過眼雲煙,例行賽的票房更是每每在三位數與四位數之間拉扯擺盪。唯一差堪比擬的,是明星賽的人氣依然挺旺。雖然這幾年的仲夏夜宴不復萬頭鑽動,但是超過五、六千人的看台,已經是例行賽難望其項背的盛況了。 

為什麼六隊拆開來各自比賽,票房如此低迷,而同樣的球員集中成兩隊,觀眾又會捨得掏腰包買票進場呢? 

「看明星」這個理由,顯然不完全適用於在大聯盟電視直播席捲下,「王小二過年」的中職身上,唯一能說服我的,是另外一群名字:彭政閔、張泰山、葉君璋、潘威倫、張建銘,以及他們留給球迷最難忘的美好形象:當然,還是非「中華隊」莫屬。 

有人說,現在的球迷早就把「中華隊」與「中職」徹底切割區隔,想要尋找這兩者之間的連結,似乎只剩下「明星賽」這最後的戰場了。 

只是,在享受過短暫的虛擬榮耀之後,看台上的人們是否會和我的父親一樣,滿足後又帶點失望的掉頭就走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