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原刊載於UDN 聯合新聞網 2008/8/28(饒駿頌/邊邊角角棒球論壇成員)
「贏在前輸在後」的台灣棒球文化(系列一)
「中華隊怎麼好像有很多場本來贏,或是有機會贏的比賽,最後卻都輸了?」隨著中華隊在奧運吞下一場又一場的敗仗,這樣的聲音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在台灣球迷的心中。

看看這次奧運的成績,在預賽的七場比賽中,中華隊只拿下其中兩場的勝利。以勝場數來說,在八隊當中,台灣和加拿大並列第五名。

但如果,奧運的棒球賽制和少棒一樣,只進行六局的比賽,中華隊的戰績和排名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嗎?

單純就紀錄來看,如果每一場比賽都只打六局,中華隊的成績將變成三勝二敗二和(和局指的是六局打完處於平手狀態的比賽),和美國並列第四名。

從三勝二敗二和到二勝五敗,在多出的三敗之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不論是持續地相互僵持,或是先大失血再一陣猛追,在對上古巴和南韓的比賽,打完六局,中華隊都是和對手不分高下的。但,這兩場比賽都是在第七局時,中華隊被對手打下超前分,然後就再也追不回失去的分數,最終都以落敗收場。

而本來一直領先,最後卻敗下陣來的那一場比賽,不用多說,大家都知道就是輸給中國隊的那一場。

同時,在這次奧運,中華隊不曾成功逆轉過任何比賽。

也就是說,對於其他隊伍而言,在前六局只要不落後給中華隊,即使只是打平,這場比賽就贏定了;反過來說,只要中華隊在前六局沒能取得領先,就不可能贏球。即使打完六局是領先的狀態,也要時時刻刻注意翻船的可能。

中華隊真的沒有能力在比賽的後段取勝,或是保住勝果嗎?

再往前看
2008年初的八搶三奧運資格賽吧!在中華隊拿下的五場勝利中,只有面對德國的那一場,是在前六局不分軒的情況下,靠著最後三局的攻勢拿下勝利。至於那兩場敗仗,正是輸給一起取得奧運參賽資格的加拿大和南韓。對南韓的比賽是從頭輸到尾就不必提了,至於對加拿大之役,打完六局中華隊還領先一分,卻在最後關頭遭到對手逆轉。

或許有人已經想到了,
2007年底的亞錦賽,陳金鋒從達比修有手上打出全壘打,取得短暫的領先,就是在六局下半。但隨後中華隊連續失分,造成後段比賽無力追趕,就是發生在七局上。

換言之,從
2007年底的亞錦賽開始算起,十七場比賽中,中華隊就有五場比賽是因為比賽後段的失分而敗下陣來。是後援投手壓制力不足?是選手持續專注力不足?是板凳深度不足?還是教練總是抓不到適合的調度方法?

再回頭看看,如果奧運棒球和少棒一樣只打六局,各隊的排名又會產生什麼變化?

如果只打六局,有兩支球隊會以四勝一敗二和的成績並列第二,但是,在預賽的最終成績,他們卻分別拿下七戰全勝和六勝一敗。對!他們就是這次的冠軍南韓和亞軍古巴。那「戰績」排名第一的是誰呢?這支在前六局打出五勝一敗一和成績的球隊,就是連遭南韓逆轉,調兵遣將令該國球迷大失所望的日本隊!

真正有實力的隊伍,不一定可以從頭到尾壓著對手打,卻隨時有能力在比賽後段反過來狠狠咬敵人一口。這是眾所皆知的道理,卻也是在中華隊身上很難見到的纏鬥精神。

「贏在前輸在後」的台灣棒球文化,這次奧運只是其中的一個表徵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