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原刊載於UDN 聯合新聞網 2008/9/5(饒駿頌/邊邊角角棒球論壇成員)
「贏在前輸在後」的台灣棒球文化(系列三)
投手丘只有一個,但是站在上面投球的人,每一位都有其特定而專屬的職責,然而這種投手專業分工的概念,台灣卻學了好久都還沒完全進入狀況。

不少球迷都是跟著陳金鋒開始認識美國大聯盟,和大聯盟那些複雜的升降、交易制度。而隨著曹錦輝、郭泓志和王建民等投手開始在大聯盟闖蕩,大家也才開始跟著學習「投手分工」的概念,即使是每一場都只需要解決一個打者的投手,只要可以完成球團所交付的任務,就是一種值得肯定的貢獻。

在早期的中華職棒,各隊對於投手調度的想法是類似的:一週有三場比賽,那就找齊三個可以獨撐大局的先發投手。這些先發投手最好能獨自應付九局,如果中間不幸出狀況了,才會讓「其他」的投手上場投投看,投幾局算幾局。但若是遇到重要比賽時,這三個「大投手」還是需要互相幫忙擔任後援的工作。 \

於是,許多超級王牌投手的驚人紀錄,便在這種特殊背景下被創造出來。

陳義信和黃平洋,中華職棒史上的兩大本土王牌投手,一個生涯先發156場就有84場完投,另一個先發103場就有69場完投。中華隊的投手教練謝長亨算是客氣的了,生涯先發了216場「才」完投63場,同期的隊友郭進興先發了117 場「也才」完投40場,當然,這和統一獅從元年開始就有湯尼專司後援有關。

本土選手如此,要在台灣混口飯吃的洋將更是如此。味全龍的史東在台灣先發85場就完投了52場,而統一獅的王漢先發76場完投44場,不過這都不是最驚人的,兄弟象的巴比諾更創下了42場先發完投34場的「業績」,這也難怪部份老球迷至今仍然對這些洋將念念不忘。

不僅如此,要真的立足於投手丘,除了要有完投的能力外,最好還要有完封的功力。陳義信生涯累積15場完封,統一獅當年的三大天王王漢、郭進興、謝長亨也都有10場以上的完封紀錄。現役選手在完封紀錄上領先群雄的曹竣崵和潘威倫,生涯也只不過累積4場完封紀錄而已。

當然,當年也有像翁豐堉配上劉義傳這樣的「勝利方程式」,不過當時也是因為如此分工實在「特殊」,才會為人所津津樂道。

其實,美國職棒早期的超級王牌,完投能力也是相當驚人的,傳奇投手賽揚(Cy Young)和強森(Walter Johnson),一個生涯先發815場完投了749場,另一個累積先發666場完投531場,對現代的投手來說,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但是時代真的不一樣了!是對先發投手的標準放寬了也好,或是找不到這麼多怪物級的投手也好,如今大部份在美國職棒場上打滾的先發投手,平均投球局數都很少超過六局,於是球隊開始把大把鈔票花在牛棚,以建構完整的分工系統。

於是,除了固定的先發輪值投手和最後把關的closer外,長中繼投手、短中繼投手和Setup Man等,都在投手陣營中建立起獨特的功能性和專業性。

姑且不提如此仔細的分工模式,在中華職棒,有多久沒有出現讓人聞之色變的本土後援投手了?

最常見的情況是,球隊簽下新人後,就先拉到先發投個幾場看看,沒辦法扛下先發的,就放到中繼的位置,如果幾場下來表現還不錯,才有可能被考慮放到closer的位置,但只有少數選手可以幸運地就此找到合適的定位,大多數實力不錯的選手,幾乎都是二話不說被拉進先發陣營。

於是,現今會被放到中繼後援位置的投手,大多是因為他們無法勝任先發的工作,而不是因為本身的條件和特性適合擔任中繼後援。

說到這裡,忍不住想為大家介紹一些在中華職棒默默耕耘的選手。

或許有人知道中華職棒的本土選手中,累積救援成功最多的是劉義傳,現役選手救援成功最多的是郭勇志。但恐怕沒有多少人知道,中華職棒從2005年計算中繼點開始,過去三年年度中繼點最多的分別是曾翊誠、李明進、王勁力,其中李明進累積49個中繼點是現役選手中最多的。

只是,在台灣,他們似乎永遠無法如岡島秀樹般得到應有的肯定吧!

又或者,岡島秀樹這一類的選手若是在台灣,恐怕也必須不停地在先發和後援間揮汗奔波跑龍套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