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載於UDN 聯合新聞網 2008/9/9(陳建欽/邊邊角角棒球論壇成員)
短視近利的棒協徵召策略(系列一)
隨著時序入秋,奧運熱潮逐漸冷卻,中華隊的成員們也回到母隊各自打拚,而比賽期間媒體及球迷們對於中華隊的熱烈討論,彷彿如颱風過境般,即使滿地狼藉,收拾一番後隨即船過水無痕,大家繼續正常過日子。

然而,球迷們在關注著統一7-ELEVEn獅與La New熊競逐下半季冠軍及全年勝率時,或許會想起在奧運中腰傷加劇,回台後預計休養一個多月,可能得到季後賽才能上場的陳金鋒。但大家還記得在美國小聯盟裡,因膝蓋開刀而提前結束球季的陳鏞基,以及因傷後表現不佳而遭釋出的耿伯軒嗎?

先讓我們回到二○○六年,第一屆世界棒球經典賽正式開打的時候,也正是一般職棒的春訓前期。台灣棒協面對著第一次各國職棒菁英匯集的比賽,當然要集結國內外的好手來參與這次大賽,中華隊的常客陳鏞基和耿伯軒也在徵召名單內。

故事就從這裡開始。第一屆經典賽,中華隊在地區預賽裡打了個一如以往的第三名,未獲得晉級的機會,於是,球員們各回母隊去拚春訓、去拚正規賽季。但提早熱身、提早進入高強度的賽事,會讓球員的疲勞期也跟著提早出現,受傷的機會更容易因此而提高。

同年,在台灣盛大舉辦的洲際盃,為了地主國的面子,棒協再度徵召職業好手組成中華隊出征,一舉擊敗由業餘球員組成的日本、南韓,拿下亞洲最佳的第三名,並在休息不到十天的疲累狀況下,與參加亞洲職棒大賽的La New熊部分球員會合,直奔亞運舉辦地卡達,辛苦地奪下棒球金牌。

於是,下半年都帶著肩傷咬牙奮戰的陳鏞基,雖然嚐到了亞運棒球金牌的甜美滋味,但也因此讓他的肩傷加劇,必須在隔年開刀治療,休養了幾乎整個球季,拚上大聯盟的夢想,也只得再緩一緩。

二○○六年,跟著中華隊及所屬職棒隊,從年頭打到年尾的球員有:耿伯軒、潘威倫、增菘瑋、葉君璋、陳峰民、陳鏞基、陽仲壽、謝佳賢、林智勝、張泰山、張建銘。

二○○七年,雖沒有經典賽帶頭,但年底仍有在台灣舉行的世界盃,以及只有第一名才能取得奧運參賽資格的亞錦賽。「食髓知味」的棒協再度重施故技,由各方好手組成中華隊,先將世界盃當成熱身賽,再會合部分參加亞洲職棒大賽的統一7-ELEVEn獅球員,全力拚戰亞錦賽。

沒想到,棒協這回連續踢到兩塊大鐵板,世界盃第八名、亞錦賽第三名,一無所獲的中華隊,除了再折損一名總教練外,也讓耿伯軒、林恩宇及陳金鋒等人,因為無法好好休息、養傷,而在隔年的八搶三資格賽及職棒季賽初期紛紛缺席,耿伯軒甚至因傷勢影響投球表現,慘遭所屬球團釋出。

從二○○六年開始,跟著中華隊及所屬職棒隊,一路打到二○○七年結束的球員有:耿伯軒、葉君璋、陳峰民、謝佳賢、林智勝、張泰山。

今年,二○○八年,如果聽到上述球員再傳出受傷消息,也不用太驚訝,畢竟棒協的連續徵召策略,早已損傷了陳鏞基、潘威倫和陳金鋒等人。然而,不斷利用同一批優秀球員的有限運動生命,去拚搏各項大大小小的賽事,真的值得嗎?看著胡金龍已在大聯盟爭取先發的機會,陳鏞基卻仍在小聯盟裡和傷痛纏鬥……關於球員的徵召,棒協在忙著檢討中華隊戰績的同時,是不是該回過頭來先檢討自己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