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載於UDN 聯合新聞網 2008/9/22(張博亭/邊邊角角棒球論壇成員)
總教練文化面面觀《系列二》
棒球迷都知道,日本把總教練稱為「監督」 (superviser),這個名稱聽起來就是一副很有威權的樣子,如果將大聯盟的總教練比喻為商場業務經理的話,日本的監督就像軍隊裡一板一眼的長官,非常強調服從精神。大聯盟總教練有時候在鏡頭前還能有說有笑,一派輕鬆,但日本總教練總是扳著一張臉孔,非常嚴肅,而且內心情緒鮮少表露於臉上。

提起日本的職棒比賽,其性質較偏向於「士紳運動」,許多「社會名流」對這項需要高度思考力的運動都非常投入,他們的商業化與勢利程度不像大聯盟那麼明顯,相反的,日職重視的是光榮的傳統價值以及沉甸甸的前輩與社會壓力,目前效力於巨人隊的姜建銘就曾講過:「穿上97號球衣是非常沉重的,因為是前旅日名將呂明賜的背號,代表著很大的壓力。」球員心態如此,監督這個角色更是備受關注,他所要承受的壓力更大,這點絕對跟日本職棒的隱性階級社會有很大的關係,日本人對於權力擁有者的要求,是非常刻板無趣的。

從權力面來看,美國人比較唯利是圖,Manager代表的就是「贏球至上,其餘免談」,擁有的是充分的帶兵權。反觀「監督」,其所擁有的權力是屬於精神上的,比較偏向道德與形象(層次較高)。在日本,場外的決策權往往比場內的掌控權更大,從選擇國家隊總教練的條件是由「輩份」決定即可得知,即便某監督帶兵能力極佳,但礙於輩份,國家隊兵符還是沒他的份,這是不成文的傳統規矩。

此外,日本流行的「密室政治」,也在職棒界通行無阻,球隊背後的企業主,對於球員的選擇或球隊的改造具有決定性的權力,而他們關起門來開會密商的結論,也往往比總教練的決策更具影響力。

因此,日本的監督實在是一份吃力不討好的苦差事,除了美國Manager面臨的問題他都要面對之外,還要加上沉重的社會壓力。傳統的日本文化強調責任感、敬業態度,當「監督」向下監督自己的選手與比賽勝負時,他也同樣被上層(包括社會眼光與世俗價值)所監督,美國看中的是利益,日本看重的是球魂,星野仙一在兵敗北京後,認為自己在國家隊中的角色已死,因而主動宣布辭退經典賽總教練一職,就是「球魂」思維下的產物。

若拋開社會壓力,純就比賽內容而言,相較於大聯盟強調個人風格及明星光環,日職的球風顯然較為公式化,也更加重視團隊合作,常用犧牲自己的戰術來成全隊友,如果沒有達成作戰任務,甚至會在場內直接落淚。選手的壓力如此巨大,何況是監督?與球員不一樣的是,監督不只在場內很有威嚴,在場外也要維持自己的尊嚴,即使輸球也不能釋放太多的情緒,「可以戰死,不能公開垂淚」,因為他是球隊的表率。監督的孤獨與壓抑,可想而知。

在日本,這顆小小的棒球被傳統文化、社會價值及民族性格團團包圍,這些重擔幾乎都壓在監督身上,無怪乎連星野仙一這麼勇敢的真男人,也不得不自動放棄「經典賽」這個一雪前恥的大好機會。

你說監督好不好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