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載於Taiwan News周刊 271期2007/1/4(杜堽/邊邊角角棒球論壇成員)
由於距離刊出日期已超過一年以上,有時效性的問題,這點還請讀者見諒。
在一堆老卡迷的癡癡等待下,睽違六年的職棒球員卡終於重現江湖,而鑒於中斷前的職棒七年至十年那一段慘澹經營的歲月,CPBL不希望剛復出就打亂市場的買氣,因此這次戰戰兢兢地只發行了1800盒,一箱12盒,總共150箱,沒想到買氣出乎預料的好,聯盟保留的30箱在開放網路訂購後,六分鐘內一掃而空,而全省卡店在爭相要貨的情況下,每家店根本分不到兩、三箱,150箱幾乎可說是一上市就被卡迷掃光光。

這套卡全套231張,外加數量稀少的24張簽名卡(分為黑簽及藍簽各12張,藍簽數量較少,每張限量30張),若沒拆個五箱八箱以上,要湊全套無異緣木求魚,且這次一盒只有1680元,一盒就有一張簽名,說實話真的不算貴,難怪大家要卯起來拆,但到底隱藏在背後的原因為何?不明就裡的人會以為,職棒明年又要再度回春了嗎?

首先球員卡從職棒元年以來就開始發行,早已培養出一批死忠的卡迷,雖然職棒十年後由於大環境不佳而中止發行,但這批卡迷並未完全離開市場,尤其在2001年職棒受惠於世棒賽的佳績後,人氣漸漸回籠,曾經離開卡市的球迷又活躍起來,再配合上網路拍賣的崛起,市場上球員卡的交易又開始熱絡起來,但這時大家只能追逐過去的卡,尤其是七年到九年的卡,當年那一批滯銷的卡被廠商銷毀後,由於留下來的數量極為稀少,反而成了當紅炸子雞,價格不斷攀升,也因此要求聯盟再度出卡的聲音也愈來愈大,但從2002年開始,這一等又是四年,因此卡迷可說已經快憋瘋了!

所以這次一發行造成大熱賣也就不令人意外了,套用在經濟學上也可算是一種「報復性」的消費,除了純作為「收藏」的卡迷熱情贊助外,拜網路興起之賜,另一批消費的主力其實是純粹以炒作來牟利的網路商家,把球員卡當成賺錢的工具,且做生意的法則其實差別不大,量做大才有規模經濟,更何況拆卡不能只憑運氣,多拆一點才能拆到好的卡,因此許多商人看準了這次數量偏低而見獵心喜,當然先買先贏,多買多賺,果然剛上市後在網路上的單張價格迅速竄升,搭配亞運奪冠後的慶祝行情,幾張重量級明星的簽名卡如林恩宇、張泰山、林智勝等人,藍簽輕輕鬆鬆就直接突破萬元大關。

但重點是,球員卡市場有因此而做大嗎?這應該才是這次發行球員卡最重要的使命吧!但這個市場其實不大,大咖的買家不過就是那幾個,網路上都赫赫有名,內行的卡迷都知道,其實這次市場上的玩家還是那幾個,短線的激情只是暫時的,遲早也會消退,過了一陣子價格往下掉也是必然的,因為新進的卡迷根本屈指可數,也許有的人有興趣嘗試,但所有的卡第一天就被老手掃光光,這些人連拆卡的美妙滋味都沒嚐過,未來要如何成為卡迷?但如果量發的太大,聯盟又怕部分玩家沒興趣參與而造成滯銷,畢竟球員卡是可投資的有價商品,而不只是單純的紀念品,因此發行量的取捨恐怕才是未來CPBL必須要努力研究的課題。

由於這次大賣,目前CPBL食髓知味,聽說已開始籌備新的球員卡,這並不令人意外,但如果CPBL誤以為這次球員卡的熱賣而以為職棒回春,明年觀眾人數「應該」會增加的話,那就未免也太樂觀了!因為今年底在媒體及球迷一片要求聯盟加速改革的撻伐之聲下,本來還有點機會,但因這次球員卡的熱賣,還有洲際杯銅牌及亞運金牌推波助瀾下,恐怕改革的腳步可能又慢了下來,這才是最令人擔心的地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