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原刊載於新新聞周刊 1127期 2008/10/8(鄭浩/邊邊角角棒球論壇成員)
中華職棒票房不佳、收視率偏低的原因在哪裡?從最近炒得沸沸揚揚的一則新聞,可以察覺部份球團高層的腦筋還是沒有轉過來。

今年球季未能打進季後賽的米迪亞暴龍、興農牛與中信鯨,日前傳出將進行大規模且不設限的球員交換,據某位領隊的說法,是因為明年的轉播權利金可能採取獎金分紅制,收視率愈高的球團分得愈多,所以希望藉「大洗牌」的動作拉近各隊實力的差距,讓比賽更好看,進而提高球迷打開電視看轉播的意願。

問題是,球迷們不願捧中職球賽轉播的場,真的是因為各隊戰力不平均嗎?交換球員就會讓比賽變得更好看、就能喚起球迷開機的欲望嗎?

看來,這群球團高層人士至今仍然不懂球迷的心。因為中職人氣不振的真正關鍵,是球迷對部份球隊的「品牌形象」已經完全失去信心。攤開今年的票房數字,凡是有米迪亞與中信在內的比賽,觀眾人數幾乎都慘不忍睹,而這兩隊直接碰頭的賽事,看台上不滿千人的畫面更是屢見不鮮。如果說龍鯨兩隊拖垮了原本就已脆弱不堪的票房,大概沒有人會投反對票吧!

究其原因,鯨隊是因為這幾年一直走不出放水陰影,導致球迷熟悉的主力陣容幾乎都被「放」走了,暴龍隊則是由於前身誠泰Cobras急著把陣中王牌林英傑、林恩宇往國外「送」,因而讓球迷對這兩隊失望到家,就算彼此互換球員,只怕也是「換湯不換藥」,對球迷來說根本了無新意,更別奢望這群同樣的面孔可以「讓比賽變好看」了。

而且,如果「球員名單等於票房保證」的說法可以成立,那麼陣中擁有陽建福、張泰山、張建銘、葉君璋等中華隊先發班底的興農牛,為何觀眾人數就是拚不過兄弟象與La new熊?答案很簡單,還是「品牌形象」這四個字。細數象隊的國手級明星球員,除了彭政閔就只剩陳致遠,但是它多年來「深入民間」的老字號品牌,早已厚植了勇冠各隊的基本盤,而熊隊認真經營的正面形象更是深植球迷心中,這兩年熊隊戰力鼎盛,球迷有因為它與部份球隊「戰力不平均」而拒絕捧場嗎?

所以說,球員交換雖然是職棒運作的正常法則,但是在眼前台灣球迷根本就對鯨龍兩隊失去興趣的情況下,即使林英傑重返暴龍,頂多就是帶給球迷一點新鮮感罷了,對票房與收視率的成長還是毫無助益。

那麼,有什麼特效藥可以快速提振職棒低迷的景氣呢?

有的,就是「減隊」。與其高喊交換球員,不如壯士斷腕直接砍掉兩隊(至於是哪兩隊,你我心知肚明),把這兩隊的即戰力選手平均分給另四隊,而另四隊也可藉機汰換戰力外的球員,如此這般大破大立的「球員交換」,才可能讓比賽真的變好看,而拔除了兩顆票房毒牙之後,再來考慮收視率的問題,也比較有機會看到令人振奮的數字。

這個建議,各位聰明的球團高層們,您聽得進去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