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載於UDN 聯合新聞網 2008/9/25(張博亭/邊邊角角棒球論壇成員)
總教練文化面面觀《系列五》
世界棒球經典賽即將在明年三月開打,中華隊首戰的對手是奧運金牌南韓隊,然而中華隊的總教練至今仍然沒有著落,甚至還傳出職棒與業餘為了爭奪經典賽主導權而明爭暗鬥、互不相讓的消息。

其實眼前台灣一切的權鬥禍害,始作俑者可說是國際棒總宣布開放職業球員參賽。在沒有開放前,國家隊籌組都是由業餘主導,事權統一,所以職棒與業餘在國際賽上是兩條平行線,國際棒總之所以會開放職業球員參賽,乃因大勢所趨,理論上來講,職業球員是靠打球吃飯,賽季漫長,磨練時間甚多,因此在技術面的表現可能會比業餘選手來得好,為了要讓國際賽成為各國頂尖高手競技的舞台,國際棒總才會有這樣的宣佈。

但是在台灣,「職棒選手是最優秀的球員」這句話事實上未必能完全成立,舉例來說,1998年曼谷亞運,中華隊最好的打者是陳金鋒,1999年亞錦賽,最好的投手是蔡仲南,而2001年世棒賽,最好的投手則是張誌家,當時他們都是業餘球員。然而,在「職棒球員較優秀」的既定印象下,中華隊的重心也開始放在職棒球員,於是,我們的事權開始分裂,組隊權力在棒協,但大部份兵權握在職棒手裡,而旅外與業餘球員又是歸棒協所有,大家各擁一片天,誰也不肯服輸。

至於總教練,那問題就更複雜了,如果是業餘的總教練來掌兵符,可能會有些質疑聲音,認為他沒有帶過職業球隊,沒有打過長期職業季賽,因此無法掌控職棒球員;如果由職棒的總教練出馬,忙於職棒季賽的他,了解旅外與業餘球員的近況嗎?看來,不管是誰出線,都很難兩全其美。

最近幾年,旅外選手一直是中華隊倚賴的對象,他們分別受到美、日的職棒文化薰陶,中華職棒的本土總教練,如何與他們對話?而業餘的球員無論賽制或比賽強度都不若職棒隊,如何善用他們?總教練要思考的,是如何把有限的資源極大化,而當這個整合者要整合的對象,是由不同區塊的球員臨時拼湊組裝而成的「聯合國部隊」時,希冀在短期集訓及比賽期間把績效衝高,絕對是一項難度超高的任務。

其實,真正的關鍵在於CPBL的整體實力無法令人信任,類似彭政閔這種等級的好手不敷所需,沒有能力像日、韓一樣,可以「自力更生」組成一支完整而戰力堅強的國家隊,因而非得依賴旅外與業餘球員不可。或許,棒協也樂得當個上級主管機關,偶爾出張嘴盯進度就夠了,而中職也希望整碗捧去,掌握國際賽大權,然而以CPBL的現況與實力,可能嗎?在職棒無法提供安全感,旅外的徵召又變數叢生的情況下,誰還敢接下總教練這個燙手山芋?

看來,經典賽中華隊總教練之所以「千呼萬喚出不來」,答案已經很明顯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