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載於UDN 聯合新聞網 2008/10/2(饒駿頌/邊邊角角棒球論壇成員)
「贏在前輸在後」的台灣棒球文化(系列七)
談過了台灣棒球在球場上「贏在前輸在後」,也談過了台灣在球員與教練養成制度上「贏在前輸在後」,追根究柢,這一切現象之所以會產生,似乎不只是台灣棒球的問題,而是台灣棒球文化的問題,甚至,是整個台灣文化的問題。

幾十年前,棒球不過是台灣政府操弄民族主義的工具,而當時的三級棒球之所以能蓬勃發展,仰賴的卻是日本人在日據時期所奠定的棒球基礎,台灣政府不過是坐享其成的受益者。其實,這個政府從來就不懂該怎麼做,才能真正且確實地落實棒球教育。而這個民族主義的包裝,最終還是承受不了全球化的衝擊。

就算深井裡的青蛙有了跳出井底的機會,也不一定會選擇勇敢的離開,畢竟要一個長期受困者去面對真實的世界,是很殘忍的,很不堪的,這才是井底之蛙真正的悲哀。

不過,和井底之蛙不一樣的是,台灣棒球與台灣球迷可沒有選擇的權利,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大家被迫認清台灣棒球真正的實力,以及台灣棒球目前站在這個世界的哪個位置。這個過程雖然是殘酷的,但對台灣棒球的永續發展,卻是必經的陣痛。

只是,在了解台灣棒球處境的過程中,卻讓許多人感到適應不良。不只是當權者適應不良,球迷們也適應不良。

球迷如何適應不良呢?就以這次北京奧運之前各網路與平面媒體的論壇為例吧!許多替中華隊加油、喊著要中華隊奪金歸來的球迷,被譏笑為「不知天高地厚」,因為另一群冷眼旁觀的球迷們,認為真正清楚台灣與列強棒球實力的人,絕對不會喊出這樣的目標,不會做著這樣的白日夢。兩股針鋒相對的力量,就這麼持續不停地拉扯著…。

原來,全球化浪潮所帶來的衝擊,最先沖刷掉的,是台灣球迷對棒球的熱血與夢想。否則,「認清現實,知道自己的位置」和「全力以赴,以冠軍為目標」之間,為什麼會有衝突與矛盾存在呢?

於是,在各媒體的論壇中,不論面對什麼樣的話題,諸如此類的筆戰不曾中斷。然而,漸漸地,大家開始覺得談論的主題最好離台灣越遠越好,因為這些遠在天邊的事情,根本不用去想該如何面對;台灣棒球當下的問題,因為近在眼前,反而會讓大家充滿無力感。至於真正對台灣棒球懷抱希望與熱情的球迷,最安全的位置卻是「冷眼旁觀」,因為再怎麼振筆直書、大聲疾呼,最終只會落得「你這麼會說,怎麼不去當掌權者」、「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只會說有什麼用」之類的批評。

久而久之,論壇的討論文章變成只能有一種樣子,「真正的球迷」也只能有一種樣子。就跟台灣人民所受到的教育一樣,所有的問題都只能有一個標準答案,終其一生也都在追求同一個標準答案。

對於台灣棒球,所有人都知道要改變,但這一股改變的力量卻永遠無法成形。島國人民的樂天、包容與韌性,在棒球場內、在棒球場外,似乎全都不見了。

「贏在前輸在後」的台灣棒球文化,又多了一個表象:贏在謾罵、輸在球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