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載於UDN 聯合新聞網 2008/10/13(姚明慧/邊邊角角棒球論壇成員)
米迪亞暴龍隊爆發疑似管理階層帶頭打假球的風暴後,中職的存廢問題再度被搬上檯面討論,這個一直無法掙脫黑道陰影的打球環境,到底值不值得年輕好手將其當成棒球生涯的奮鬥目標呢?

日前,興農牛隊的選秀狀元林益全,發表了代訓結束後將不加盟牛隊的言論,引起了一陣軒然大波,尤其是「在這裡,我看不到未來」一言,更讓許多專家及球迷們議論紛紛。這一語,道出的是中華職棒大環境的不健全,還是對於興農球團照顧球員的方式感到沒有保障,抑或只是自在於業餘球隊的安逸呢?

中華職棒從最初的四支球隊演變成至今六隊的規模,但在這段過程中的變化,卻不是簡單的四加二就可以說明一切。有的球隊消失了,有的球隊是歷經一次又一次的轉手才安定下來,當然也有球隊是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只是這短短的十幾年間,除了球隊鼎立的情況在變,整個職棒的環境也一直在變。

一九九○年到一九九六年間,台灣職業棒球從無到有、再一步步的邁向高峰,但緊接而來的,卻是令老球迷震驚的簽賭案,許多感到痛心的球迷紛紛離去,更間接導致職棒元年的兩支創始球隊走入歷史,尤其最近幾年一再傳出球員涉賭事件,甚至連球團高層都成為主導球員放水的幕後黑手,台灣的職棒環境始終籠罩在烏雲裡,難見天日。

反觀業餘成棒,雖然目前僅有合作金庫及台灣電力兩支球隊(大學球隊除外),但他們自一九四八年各自成立以來,至今已有六十年的歷史了。其間除了因為中華職棒聯盟成立及旅外風潮興起而流失人才外,並沒有太多的起伏變化,因此也成了不少球員在「旅外」與「中職」之外的另一個選擇。

其實這兩支業餘球隊最初的組成,都來自公司本身愛好棒球運動的職員,單純當成工作之餘的休閒。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及打球的人口愈來愈多,兩支業餘球隊開始轉型,慢慢地改以棒球專業人才為主,讓球隊能夠在各項比賽中獲得佳績,而這些選手除了練球比賽外,也在賽事空檔期間學習母公司的專業技能,以期在打球之餘獲得一個穩定的工作。

而為了不讓球隊的人口暴增,兩支業餘球隊都有各自的選才標準。以台灣電力來說,通常都喜歡招收甫從高中畢業的學生,加上地緣的關係(台電隊的大本營在高雄),大多以南部的選手為主,光從這兩點看來,不難發現台電招兵買馬的第一步,就有「希望球員可以待得久一點」的想法。

至於合作金庫,大多是以大學畢業(或肄業)的未役男為主,而這些選手大多數在等待當兵,也有一些是要等待機會參加職棒選秀,為了不想失去球感而加入的,就像是過客一般,也因此合庫的人員變動率比台電來得大,但據說合庫未來將不再招收未役男,這個決定對球隊本身來說是件好事,至少可以讓陣容比較穩定些,只是對於某些「過客」來說,可能會失去一個停靠的所在。

其實不論是職業棒球或是業餘棒球,對於球員而言不過就是一個打球的環境,一個能夠持續他們心中所愛的地方,不管最後的選擇是什麼,只要能夠盡情的打球、穩定的發揮,就不會有任何後悔或遺憾。至於球迷,只要能看著支持的選手繼續打球,不管他們是站在美國大聯盟、中華職棒或是業餘的舞台,都會無怨無悔地力挺到底。

所以,如果現階段的中職不是那麼令人放心,那麼,業餘球隊或許會是個值得考慮的安全選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