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載於UDN 聯合新聞網 2008/10/30(余文馨/邊邊角角棒球論壇成員)
海碩杯觀後感:萬事起頭難?
被安排於週末舉行的海碩杯決賽與準決賽,據說一共吸引了一萬四仟人次進場。盛況完全不輸同日也正熱鬧進行中、向來是本地人氣No.1的職棒總冠軍賽。

其實如果你在家看了現場直播,無須仰賴報章,應該也看得出來觀眾的確滿捧場,固然還不到座無虛席的程度,但反應確實已經超出預期。聽說還有不少球迷是遠自中南部北上。不過與其歌頌球迷熱情,或興奮於網球還是有其市場價值布拉布拉,我倒以為這般不辭千里,不過只是反應出本地網球賽事真是太少了!

姑且不論層級,除了海碩杯,我唯一有印象的賽事,就只有固定於每年初春所舉行的台維斯杯(Davi's Cup)地區預賽。三年前我在台北體院看過一場。台維斯杯,誠如你所知的,是以國家為名的團體競技,賽程與一般巡迴賽無異,也分單、雙打,差別在於輸贏並不算在個人成績,而是關乎團體晉級與否。當年的對戰組合是韓國名將李亨澤(最佳成績曾挺進大滿貫8強),對上王宇佐。

當然事到如今,我不可能在事過境遷的那麼久以後才來檢討王宇佐輸球的原因,或是研究隔年發生的,關於盧彥勳與網協之間的種種糾紛,又或者是抱怨年初對上澳洲,陣中難得擺出前球王休威特應戰,問題是系列賽竟然拉到高雄那麼遠耶害我看不到!喔不是啦。我只想說我親眼看見,並始終感到耿耿於懷的事:計分板。

三年前的中韓之戰之所以令我迄今難忘,老實說,與選手的表現真是半點干係也沒有哩,反而是場地之陽春,才是最教我念茲在茲。譬如發球時是否觸網的判定,竟然是手動?是由裁判搬了張椅子坐在網邊,當輪到發球方發球時,裁判就會伸手觸碰球網上緣,似乎是打算藉由微妙的手感變化來決定這球有觸網或沒有觸網?!「台維斯杯不是國際賽嗎?」我想,在國際賽上使用這麼「人性化」的措施,身為地主的我方難道不會感到害羞?一點點也沒有?

首度移師小巨蛋的海碩杯,雖然手控觸網的情況已不復見,卻不等於所有硬體水準已隨政黨輪替而馬上大躍進。好比記分板像是得了治不好的絕症似的狀況不斷,不時要閃過諸如「19」這種不可能發生在網球場上的分數(網球單局計分固定為15、30 、40)。沒記錯的話,類似的誤差也早在三年前台北體院就上演過了,所以今回又看到時,我非但不意外,反而生出了莫名的親切感。只不過都快三年了,別說是像樣的專屬場地,竟然連一塊能夠正常運作的計分板也還是找不到!

或許能爭取到小巨蛋做為舞台真的是項突破,不過本地的網球推廣真的已經開始了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