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原刊載於 中時電子報 2006/3/5(鄭浩/邊邊角角棒球論壇成員)
由於距離刊出日期已超過兩年,有時效性的問題,這點還請讀者見諒。
如果要用三個字來形容經典賽的兩岸之戰,相信所有人都會同聲高喊「陳鏞基!陳鏞基!」中華隊的第一分是他跑回來的,第二到五分是他的滿貫砲所賜,這也是中華隊本屆比賽唯一的一支全壘打,接下來他再以一支二壘安打打回第六分,並且回到本壘攻下第七分,換句話說,中華隊前七分都與他的強攻猛打有關。如果沒有他,這場比賽的前半段恐怕會打得很辛苦,中華隊最後也不會贏得這麼輕鬆。

在台灣,很少有運動項目像棒球這樣,當我們遇到中國代表隊的時候,可以邊吃零食邊翹著二郎腿安心看球的。就連這次經典賽也一樣,當各大媒體不厭其煩地詳盡報導中華隊的動態、追蹤日韓兩隊的軍情時,亞洲區第四支參賽隊伍中國隊,竟好似突然從人間蒸發了一般,連最基本的三十人名單,都很少有人可以唸出幾個名字來,而我們也理所當然地懶得對這個「棒球發展中國家」投以任何關愛的眼神。

然而,不過四個月前的亞洲職棒大賽,當興農牛隊以堂堂職棒總冠軍之尊出征時,大家關心的焦點之一卻是:對中國隊有沒有可能陰溝裡翻船?而那場比賽若不是有洋投戰玉飛強力護盤,張建銘再追加一支有點「不可思議」的全壘打,老實說,前幾局我方貧打的比賽過程,還真讓我看得有點提心吊膽的!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牛隊「打贏彼岸就可以對國人交代」的心態,好像中國真的很不好惹似的。

一樣是對中國,一樣是在東京巨蛋,為什麼大家的心態會有如此巨大的差別?

把歷史場景再倒帶回札幌亞錦賽的兩岸之戰。想想看,如果沒有張誌家和陳金鋒一投一打聯手替我們撐腰,那場3比1「險勝」的比賽,結局會變成什麼模樣,還真讓人不敢想像!

現在你知道為什麼我們這次在賽前完全不把對岸放在眼裡的原因了吧!沒錯,差別就在「旅外球員」這四個字。這幾年來,一次又一次的戰役證明,旅外球員對中華隊的重要性,已經是難以撼動的趨勢了。經典賽首役,若不是有胡金龍與陳鏞基的精彩守備,替我們擋下不少可能穿越內野防區的險球,最終的比數絕對不會是「零比二」這麼單純而已,而陳鏞基在最後一戰一夫當關、勇冠三軍的演出,更是為這樣的發展態勢寫下了最有力的注腳。

其實,眼前這支中國隊的組訓過程,和職棒成立前的中華隊一樣,都是以同一批球員為班底,不斷的集訓再集訓,然後長期征戰各項國際賽事,當年咱們在洲際盃、世界盃之所以屢創佳績,就是靠這群國手榜上的熟客們打出來的天下,而彼岸這群棒球菁英,也在去年亞錦賽大爆冷門地擊敗了南韓的青年軍。

而最令人憂心的是,中國隊這兩年除了與日本職棒各球團廣泛交流之外,更大量引進美式教練與技術觀念,並不斷赴美與小聯盟球隊過招練膽,累積的經驗與默契自然相當可觀,要不是因為棒球的「奪牌成本效益」太低(二十幾個人最多就只能搶下一面獎牌,不像跳水、體操、桌球等項目,一個人就可以包辦好幾面獎牌),因而未獲官方全力奧援,否則中國棒球隊的實力恐怕還會往上升個幾級!

當然,以棒球如此細膩的運動而言,中國還是有它的罩門存在,像打擊技巧就不是一時半刻可以突飛猛進的,但是不可否認的,如果沒有「旅外球員」這個優勢,我們對中國的「優越感」馬上會降級成「危機感」,更何況不是所有的國際賽都可以盡情徵召旅外好手助陣,如果有一天,我們以純本土職棒及業餘球員組成的中華隊來對抗這支長期培訓的對手時,你難道不擔心兩岸棒球交戰史「歷史性的一刻」會出現得令人措手不及嗎?

經典賽的最後一役,中華隊至少以十二比三這個還算可以接受的比數,達成了「擺平中國隊」的最起碼要求,但是在兩岸懸殊的運動生態中,如果我們連保住「棒球」這僅有的尊嚴都要弄得險象環生的話,真不知道我們的職棒打了這麼多年,到底都在搞些什麼名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