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原刊載於UDN 聯合新聞網 2008/12/1(張博亭/邊邊角角棒球論壇成員)
中信鯨與辜仲諒啟示錄《系列三》
辜仲諒在接受特偵組訊問過程中,坦承他與扁家有利益輸送關係。其實,政商勾結一向是台灣的政治文化之一,選舉本來就得花大錢,然而,對於企業家而言,除了在選上之後要懂得對執政者示好以外,在選舉期間,行賄與政治獻金之間的分際,也要拿捏清楚。這點在某部份來看也是民主政治所造成的弊端,現在有了行賄,以後還是會有,因為這是「道上規矩」。

反過來看台灣職棒,黑道涉入與簽賭事件存在多久了,未來會不會有人繼續賭博,地下賭盤是否繼續開,相信只要利益存在的話,還是會有。至於還會不會有球員放水,黑道會不會再度綁選手,也很難講。而中信鯨會不會是最後一支因飽受「黑金」困擾而解散的球隊?誰也說不準。

今天,中信鯨的解散看起來不是「錢」的問題,但事實上就是跟棒球的「黑金」有關,他們以這個理由退出經營,並要求聯盟大破大立。雖說此「黑金」不等於彼「黑金」,但是,同樣都是不乾淨的錢,何以大家對中信鯨和辜仲諒用不同眼光看待呢?

大概是因為,無論名氣、財力以及家世背景,辜仲諒都遠在球員之上,球員充其量只是勞工,哪一個的聚焦性比較強?從道德與司法上來看,辜仲諒的「光澤」應該是遠不如那些清白打球的球員,但,實際上剛好相反。正是因為辜家的作風強勢,才能跟扁家掛勾,才得以用錢打通總統府後門。然而,在此事件中,媒體的焦點是陳水扁收賄多少,送錢的主角辜仲諒反而成了阿扁的「工具」。

反觀在假球案中那些相對弱勢,乏人問津的球員呢?當黑道上門威脅選手放水時,他們照做了,只是,媒體的報導是一味的指責放水者,而那些發「獎金」的黑道,反而鮮少被譴責,被害者與加害者的角色轉換之差異,令人咋舌。在這兩件事上,大家都有錯,但誰是犯罪的主角,誰是配角,應該能分辨得出來吧!

試想,在球隊解散的當下,真不曉得那些清白打球的球員心裡作何感想。「清白打球,球隊也要解散,拿錢放水,還是解散,那倒不如一場拿個三五十萬,球隊解散後還有老本吃,也好過現在沒飯吃。」這種可悲而不健康的想法,不要說球員是否曾想過,政壇上的執政者,因為不知下次選舉能不能再拿到政權,所以寧願「先拿再說」的心態,不是正好與其相呼應嗎?

說穿了,這不就是社會的勢利眼嗎?大家永遠只關注利益導向的人事時地物,每個人都只想為自己謀利,你說,台灣的政治或棒球,會不會進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