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載於Yahoo運動新聞網 2009/11/20 

之前兄弟象多名球員涉入假球事件,一度讓前領隊洪瑞河幾乎就要對外宣佈解散球隊,後來在各界奔走下緊急煞車,暫時保住了象隊一絲生機。而這禮拜輪到La New,涉案規模似乎也不亞於兄弟,這讓本來早就心灰意冷的劉保佑老闆,會不會也撐不住而讓La New離開中職呢?

到底球隊會不會解散,甚至中職會不會倒?我們不知道,不過馬英九、吳敦義以及體委會主委戴遐齡是絕對不希望他們倒,不是說他們愛棒球,而是他們絕不希望在自己的任內發生這種事,以免影響到自己的政治前途,因此之前兄弟隊在風雨飄搖之際,吳揆就釋出不排除國營事業接手的可能性

當時許多球迷就拿出第一金剛的例子加以反駁,不認同由國營事業來接手,但其實這要看政府的心態,是要玩真的?還是只是敷衍一下輿論的要求?

當年第一金剛是因為兩聯盟合併後,除了太陽隊由誠泰銀行認養之外,金剛苦無買主出現,扁政府因為選舉考量只好讓具有官方色彩的第一銀行來「暫時」接管,當時的董事長正好是阿扁的好友陳建隆,夫人是聞名政壇的「小白兔」宗才怡,所以很明顯的只是配合阿扁「被迫」接手,而且最重要的是無心經營!

當時好球員都被太陽隊挑走,場內戰績墊底本來就是非戰之罪,這個大家都能接受,但在場外根本毫無經營球迷的意圖,更別提行銷策略。還記得當時在電視上打廣告促銷第一金剛,但廣告裡卻沒出現當時球隊的明星如梁如豪或陳該發等人,螢光幕上只看到一群坐在本壘後方的球迷拿著加油棒加油,坐在正中間的就是陳建隆和宗才怡,兩旁坐著一群老先生,大概也是第一銀行的高層,整個廣告從頭到尾就是以這兩個人為中心,行銷手法毫無專業可言,這種政治上的馬屁文化都可以帶進職棒,第一金剛怎會經營的好?也難怪許多球迷聽到國營事業就搖頭。

但如果馬政府真的有心要救職棒,讓國營事業接手某一隊的話,只要能抱著長期經營、打造一支常勝軍的決心,聘請專業經理人打理球隊,甚至進而改造聯盟,瓦解領隊會議的霸權,一切按照該有的專業規格走下去,那國營事業球隊不但不是票房毒藥,反而可以帶給球迷一個新的感受。因為職棒事業需要更多的投資,以目前中職現有規模來看,市場產值停滯不前,國球實力與亞洲雙強越拉越遠,球迷都很期盼大財團進駐職棒進而改造職棒,而國營事業當然可以是一個選項。

兄弟隊最為人詬病的就是縮衣節食的經營方式,但你要怎麼怪他?他能力有限嘛!就算持續砸錢達到球迷們想要的規模,萬一幾年之後營收還是沒跟著上來,光一個兄弟飯店是撐不了多久的,但國營事業就沒這個困擾,只是看要不要花這個「小錢」罷了!

隨便舉幾個上市公司的例子,兆豐金控06、07、08年的稅後盈餘分別為165億、170億、29.5億,中華電信06、07、08年的稅後盈餘分別為448億、482億、450億,中鋼06、07、08年的稅後盈餘分別為391億、512億、240億,08年是因為遇到全球金融風暴的關係,不然這幾家公司不會賺這麼「少」,以上部份是上市公司,雖然表面上不是國營事業,但事實上大股東不是財政部、經濟部,就是交通部,實質上都是國營事業。那再來看看真正的國營事業,如中油、台灣菸酒、中華郵政的盈餘狀況,根據今天11/20經濟日報的報導,上半年的純益,中油為177億,台灣菸酒47億、中華郵政45億,估一下也大概略知今年整年的盈餘。

「錢」一直是中職的罩門,大家賠了二十年苦不堪言,無心也無力再擴大投資,但對國營事業來說,這些真的是小錢,就算一開始一年賠個兩、三億來看,對以上這些公司來說不過九牛一毛,更何況要是真的有心投資下去,朝對的方向走,誰又敢保證說他們一定會做白工?MLB大部分的球隊都是獲利居多。也別忘了國內球迷都還在,國球的市場絕對還有機會坐大,只要認真經營職棒,當年的熱潮一定有機會再現,「If you build them, they will come」,之前聽到某些國營事業推託,說什麼「預算考量」那些爛理由,根本都不是理由,不會經營職棒就向外找專業人才,國內找不到人才就找國外的,只要馬英九下令要玩真的,那些國營事業高層還不會趕著拍長官的馬屁嗎?

國營事業從事職棒絕對是好的選項之一,但別忘了,重點是要找對的人來經營,以及朝對的經營模式走下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