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載於 新新聞周刊 1239期 2010/12/1

廣州亞運落幕,中華棒球代表隊在沒有意外、一點也不掙扎的情況下,以銀牌作收。

這面銀牌沒有榮耀到任何人,按照規矩,二十四名球員每人各得一百五十萬獎金打賞,這面銀牌也沒有感動到任何人,返抵國門時並沒有引起太多關注。反而是在跆拳道場上被判失格的楊淑君,吸引了千人到場,行政院副院長也代表政府前往接機,預估中的金牌被人做掉,但政府照樣透過管道「補發」三百萬,還找到新頭路,因禍得福,廣州亞運給台灣上沖下洗的冷熱快感。

敗給韓國那兩場,讓中華棒球隊這面銀牌感覺很黯淡,甚至是種多餘的「拿這個銀牌有何意義」的慰藉。它再次讓國人驚覺台灣與韓國的棒球實力越拉越開,已經不是同一等級的球隊,像大人打小孩似的,無論是奧運、經典賽,在棒球場上遇見韓國,已成為台灣人的集體夢魘!

即使我們長久以來,對韓國在各種運動場上的小人作風感到不齒,對韓國因為集體個性偏頗而惹出的諸多笑話深為反感,但另一方面卻又對大舉入侵的韓劇與歌手們俯首稱臣,無論好戲爛戲好歌爛歌,簡直束手無策,照單全收且集體崇拜,樂意被韓國文化給收服…對比於棒球場上的對決韓國,對於他們的大幅超越,台灣總顯得那麼無能為力。

棒球隊失去了人氣,因為球迷認為你不該打成這樣,至少不該輸到讓整個電視前的觀眾完全不覺得可惜。

於是媒體們及球迷們紛紛唱名,為什麼陳偉殷、郭泓志、倪福德、羅嘉仁不在陣中,否則一定能宰制韓國重砲,也開始懷念陳金鋒,如果有他在,一定能帶起攻勢,打趴韓國。你不能怪大家緬懷他們,畢竟曾有過的美好記憶,他們曾經有份過!

而這次組隊,重外輕內,原因之一固然是這些旅外球員升不上更高等級,被徵召成為國手的阻礙自然較低,但是輕忽本土的實力,對中職基本上就是一種鄙視,然而這也怨不得別人,畢竟中職長久以來的不良紀錄,想讓人有信心,還需要許多時日持續清白方能挽回。

負責帶兵的葉志仙總教練,雖稱不上老謀深算,但也身經百戰了,然而表現出的樣貌卻是從組隊開始,中間歷經洲際盃操兵,但在亞運開打前便已教球迷們不敢有所期待,敗給韓國一點都不意外,贏日本那場也贏得驚險無比。總結這次連霸失利的原因,葉總表示:「這是我帶隊以來,默契最差的一次。」為什麼默契差?因為集訓的時間太短,所以球員們在暗號溝通上不時出問題,戰術的配合也無法達到教練團的要求。

一個團隊的表現如此,如同人的身體四肢不聽使喚,癥結出在大腦,而葉總就是大腦,所以「默契差」並不是真正的答案。更何況韓國隊也是臨時成軍,為什麼他們就沒有這方面的問題?

亞運有如強力X光機,將台灣棒球的病灶做了一番透視與檢驗,但每一個看片子的醫生都會有不同的病理見解,能否將這些見解匯聚成一致性的治療方案?從棒壇高層並未自我反省檢討的現況來看,答案恐怕難以令人樂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