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載於 新新聞周刊 1235期 2010/11/3

末代洲際盃在台中落幕,中華隊終究無法拿下一個冠軍好改寫洲際盃中華隊戰績史,自然也就留給球迷們滿滿的落寞,呼應漸寒的天候,帶霜的心情著實很速配。

原本,台灣的概念是藉主辦洲際盃的主場優勢,除了練兵選將,順道打出個好成績,為亞運金牌先暖身一下。孰料只拿第四名,前三名竟有兩個歐洲國家。台灣雖贏了日韓,但對手非一時之選,贏了本屬應該,無啥好宣揚,總戰績才拿第四名,練兵驗收的成果豈只讓人難受而已。

老實說,洲際盃這項比賽命名的格局挺大,但遇上了「世界棒球錦標賽」及後起之秀「世界棒球經典賽」這兩大國際賽事,就立刻變成雞肋了,於是末代事物便充滿了詭異,就像這次找來香港及泰國兩支陌生弱隊提供其他球隊做打擊練習,加上當中華隊敗給荷蘭,華視主播失聲喊出「白癡…爛」,為比賽畫下最無奈的心情句點,再搭配著尼加拉瓜隊球員涉嫌在下榻飯店,疑似性侵一名台灣女子這類社會新聞鳥事,整個比賽「擺爛」的程度,不下於瓊斯盃之於台灣的籃球運動!

和洲際盃命運一樣,中華隊演出了虎頭蛇尾態勢,僅得第四名的關鍵就在中荷之戰「突破僵局制」的無法突破。自從這賽制發明以來,中華隊似乎被下了詛咒注定要敗,且一定敗得讓你感到很嘔很無厘頭,北京奧運敗給中國是個濫觴,中華隊似乎從未針對這制度演練應對之術,教練團調度備受爭議,中荷戰輸得一點都不冤也很不應該,因為整隊幾乎都是職業球員組成,整體表現卻很不職業。

另一個很不稱「職」的狀況就是打完洲際盃後,葉總對亞運派誰擔當DH及三壘手感到頭痛,因為攻守皆優者太貧乏,形成互斥效應,導致派誰上場都不太對勁的窘境。那就奇怪了,選手是教練團選的,在你確定名單時老早就有「對陣腹案」,怎麼能頭痛?怎麼有理由頭痛?若真如此,那球迷就更頭痛了,不禁要問:怎麼老是選你當總教練?而且當上後一定演出頭痛事件,這每次大賽前都要重複的劇情,叫球迷看得很頭痛,不得不想:要不就是台灣沒有你認為的好球員,再不就是台灣誤以為你夠好,卻把球員給帶呆帶壞了。

十一月十二日廣州亞運就要開幕,肩負衛冕大任的中華棒球隊,因為洲際盃的表現而讓球迷們憂心起亞運的表現,誠然,洲際盃中華隊球員組合不是首選,但其實兩者基本陣容相去不遠,臨行前更替的球員究竟夠不夠格,已在國內引起廣泛討論,誰上誰下都有諸葛支持或反對。亞運主要對手當然是日韓,但中國隊可是剋台出了名的,尤其是韓國代表隊等級更高,幾乎就是經典賽的鑽石陣容,中華隊這趟廣州之行,實在叫人無法樂觀。

或許,中華隊需要一位英雄,帶起全隊氣勢,讓隊員們形成「共伴效應」克敵制勝。問題是,英雄榜的帶頭大哥陳金鋒已經退位,放眼當下,誰夠資格接棒?為了治好葉總的頭痛宿疾,下一位英雄,請你勇敢站出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