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載於 Yahoo!奇摩運動網 2009/5/25
近一期「財訊月刊」以斗大的標題:「兄弟象隊無預警宣布可能解散的消息,也許在今年就會成真,對中華職棒而言是一個震撼彈!由於職棒聯盟去年表示如果再減一支球隊,聯盟就宣告結束,台灣的職業棒球確實可能因兄弟象的退出而壽終正寢。」在專訪兄弟象領隊洪瑞河先生後刊出全文,訪問內容提到兄弟球團累積職棒二十年,虧損達到七億元,可能再度面臨解散的厄運。 


弔詭的是,洪領隊在財訊發刊後,又出面公開談話,意指撰文記者「斷章取義」,實際上他個人並沒有要解散球團的構想。

坦白說,兄弟象解散與不解散,不只是單一球團的問題,連帶影響的是整個國家棒球運動發展的興衰;會有這樣的看法,絕非對兄弟球團高層有所成見,也不是歌頌兄弟象存在於否,其重要性就足以左右棒壇?而是現階段任何一個球團的動向,都可能使中華職棒的經營,步入結束的命運。 

這是一個既嚴肅又耐人尋味的課題,首先我們應該探究兄弟母企業與球團之間的關係;如果以洪領隊所說的:「估算經營職棒球隊以來,累計虧損已達七億元,對資本額僅一‧五億元的兄弟飯店來說,是不可承受之重。」從數字表面上來看,兄弟球團長年的虧損,牽連到母企業財務上的損失,所以放掉球團經營似乎是合情合理,但實際上是如此嗎? 

中華職棒在處於盛況時,兄弟象「曾經」獲利的那幾年,不僅可為母企業挹注利潤外,連同「兄弟品牌」也水漲船高,極盛時期曾高達18家企業,請兄弟球團廣告代言或贊助;與母企業「兄弟飯店」異業結盟的商家數,更不在話下,由此可知兄弟球團遠比其他球團來得優勢許多,且其大本營雖在北部縣市,但說實話,兄弟的超人氣根本是席捲全國,到哪兒幾乎都有主場優勢,可開發的球迷潛力,遠遠超過另外三支球團。坦白說,會搞到每年虧損幾千萬元,那是經營團隊的問題,要解散的是經營高層,而絕對不是球隊本身。 

至於「累積職棒二十年,虧損達七億元」也不知是否屬實?據說曾經有某幾年出現獲利,真正的數字是多少也沒人知道?兄弟球團畢竟不是上市公司,不需向外揭露財報,這虧損的數字由何而來大家都不清楚。我們不妨對兄弟球團去留的問題,作一個大膽的假設,以客觀的角度來衡量,兄弟企業放棄球團經營的考量,到底正確於否? 

這20年來,很顯然的「兄弟球團」名氣遠大於「兄弟飯店」,兄弟品牌聲譽會「如日中天」,得天獨厚地在台灣社會脈動中,塑造了一個讓民眾認同的標記與精神象徵,理應會藉由球團的經營成功,回饋至母企業;然而無法由「兄弟球團」為軸心,擴大市場,創造利潤,不能只怪球隊未帶來更高的票房收益,畢竟球迷進場與不進場的意願,存在太多不確定的因素,如賭博放水、球場硬體設施、交通便利性、選手素質、對戰的吸引力等,左右球迷的選擇,這些實在不是球團一時所能改變的。 

傳統上由母企業出資,維持兄弟球團的繼續經營,無形為企業形象與潛在利益,帶來實質的加成效果;若要怪罪球團沒賺錢的話,就應該怪母企業所經營的本業體質與經營策略,無法善用「兄弟球團」高知名度,為母企業營造更高的收益,而非將球團收掉,就能挽救母企業營運漸進下坡的窘境。尤其台灣這一年積極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台北市裡的每一家飯店業績幾乎都是紅通通,反映到股市裡「晶華」股價的屢創新高,就可見一斑,若母企業「兄弟飯店」還經營的如此零零落落,可想而知經營團隊實力的好壞程度了。 

當子企業「兄弟球團」名氣大於母企業「兄弟飯店」時,而且還擁有廣大的固定客源(象迷),與穩定的市場潛力(棒球是台灣的國球,永遠不會在運動市場上消失),再笨的人都不會放棄球團的經營。合理正確的作法,應該是母企業設法使子企業實力更加堅強,更具票房吸引力,以創造更大的市場。在球團獲得實質利潤下,挹入對母企業知名度與連鎖效應的助益,造成「兄弟球團」與「兄弟飯店」雙贏的局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