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載於Yahoo運動新聞網 2009/2/23 

中華培訓代表隊自澳洲結束移地訓練返台後,隨即在2月21日,公布本次參加第二屆世界經典賽國家代表隊28人正選名單;其中投手陣容13人,除增菘瑋、耿伯軒二人,再次蟬聯參加WBC國手資格外,其餘11人林柏佑、鄭錡鴻、鄭凱文、李振昌陳鴻文、廖于誠、羅嘉仁、倪福德、林岳平、林克謙、唐嘉駿,均首次參加WBC大賽,其中唐嘉駿還是年僅24歲合庫的業餘選手。

關於這份剛出爐的名單,參與決選的教練團,想必有其考慮因素,與深謀遠慮之處,但面對日、韓等強敵環伺的每一場關鍵賽事,身為國內死忠的球迷,不得不為中華代表隊所擔
憂。

在旅外球員受限於球團制約下,中華隊投手陣容中,少了王建民、郭泓志二位巨投,曹錦輝、蕭一傑也狀況未明或因傷在身,而未受到教練團的青睞;另外,如陳偉殷、陽耀勳、林恩宇、林英傑、潘威倫、陽建福、沈鈺傑等具實力的投手,也因其他因素,而與本次賽事無緣;綜觀現有的投手陣容,實在很難與所謂的「經典」聯想在一起。

再則,中華隊欲進入WBC複賽,首先必須在地區預賽,取得前二名資格;換句話來說,中華隊須在日、韓兩隊的夾擊下,進行血淋淋的殊死戰,只要對日、韓兩強皆墨,就等於提早結束WBC賽事;從近年來與日、韓交手的現象來看,高張力、低比數、勝負之間的近分差,幾乎成為比賽的必然趨勢,未來WBC賽況也將是如此;因此,如何有效發揮投手戰力,壓制對手的打擊,將考驗教練團用兵與調度的智慧。

就以中華隊澳洲移地訓練的9場練習賽來看,現有投手陣容中,普遍有失分危機的紀錄;其中,第2場以7:9負澳洲伯斯熱火隊,林柏佑擔任先發投手,主投三局,失三分,且被擊出三安打,承擔敗戰之責。第9場.以6:7負澳洲國家代表隊,林柏佑中繼2局掉5分,被擊出三發全壘打。第6場 以3:9負澳洲國家代表隊,鄭凱文接替李振昌主投 2局,被澳洲隊敲出7支安打,其中還包括3發全壘打,一口氣失掉 6分,局勢也遭到逆轉。第8場 以3:9負澳洲國家代表隊,廖于誠先發3局被敲出6支安打,失4分,苦吞敗戰。這些現象所代表的,是投手穩定性的不足,無論先發或中繼,乃至後援投手,實質上無法遏止失分的擴大,戰況即陷入劣勢之中;相較各隊強投如林,要從對方取分,已是不易之事,何況一來一往,差距一旦被拉開,勝負立即揭曉。

縱使我們認同葉總教練的觀點:經典賽前,澳洲移地訓練的比賽,以及未來與中華職棒、日本職棒的熱身賽,主要在測試投手的能力,也讓教練團掌握球員的狀況。但很明顯的,「以戰代訓」另一個用意,則是讓選手藉比賽的過程,調整至最佳狀態,並重建抗壓的心理素質,以適應正式比賽時的高度張力;這是臨場比賽前,教練與球員所必先做好的基本功,甚至灌輸每位投手,隨時都將上場接替主投的心理建設,避免衍生「未戰先敗」的信心危機。試問,中華隊的投手群,做好準備了嗎?

不可諱言的,現有投手陣容中,中華隊欠缺以往「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巨投,但並不意謂,比賽就會因此而落敗;即使有不可一世的巨投,也將受限投球數70球的限制,無法獨稱全場。棒球並沒規定一場比賽中,須按先發、中繼、後援的方式來進行,可以用雙先發,可以長中繼、中繼混和運用,甚至每位投手,一人投二局或投一局,只要守得好、能贏球,就是好的戰術。

誠如投手教練郭泰源所說:「若能在短期比賽中,找到趕衝、狀況又好的投手,就是利多。」有別於社會大眾,在一片不看好的聲浪中,正是新血展現企圖的最佳機會,利用本次經典賽打幾場令人刮目相看的好球賽,向世人正式宣告中華隊世代交替的時代來臨了,同時也為國內低迷的棒球運動,扭轉惡劣的頹勢。

眼看出征在即,套一句俚語送給中華隊:「沒啥米好驚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