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泰源出任太陽隊總教練好不好?

 


姑且不論他願不願意、也暫且撇開他適不適合,先來聽聽統一獅老將羅敏卿的一席話:「教練真的不好當,是另一門高深學問,容易碰到瓶頸,不是一般選手轉任就能勝任」


羅敏卿係有感而發,他在今年以教練兼球員的身分投入球季,結果季初嚴重失調,球沒教好、自己也沒打好,季中專任球員後才逐漸恢復往日雄風。歷經這場震撼教育的他,決定在季後自掏腰包,負笈養樂多隊秋訓基地,紮紮實實學個十幾天教練功夫……


這是羅敏卿,一個肯上進、有企圖心的職棒教練「特例」。為何是特例?因為放眼國內職棒,真正學養俱佳、適才適所者幾希!多的是「學而優則仕」,憑藉球員時代的耀眼成績單,甫退休就趕鴨子上架直接升等,掛上教練臂章,殊不知「功課棒不等於會教書」,戰績掛帥的職棒叢林,哪容許「以戰代訓」?於是乎,有人一世英名毀於旦夕,滿身勳章頓成砲灰,一將功成萬骨枯!


看看曾智偵吧!在意氣猶風發之際急流勇退,搭上直達車榮升獅隊總教練,旋即捲入一股戰績不振的洪流中,烏紗帽被摘掉不說,還降尊紆貴,重操球員舊業,蹲回本壘板後方任人差遣,說得好聽是「老驥伏櫪、精神可嘉」,實際上卻褻瀆了總教練的崇高地位,顛倒倫理、視職棒殿堂如兒戲而不自知!


職棒圈另一個亂象是「教練兼球員」,而羅敏卿並非唯一受害者。須知,職棒是分工細膩、各司其職的精密工業,從基本的投手教練、打擊教練到守備、跑壘、體能教練等,樣樣都是深奧的學問,若不能學有專精,三不五時還要拎著手套上場兼差,誰敢奢望培養出專業的教練人才?


還記得兄弟象投手教練劉義傳今年球季偶爾粉墨登場的「變裝秀」吧!當大家為他身兼二職的老當益壯、任勞任怨而喝采時,是否想過這種踐踏教練尊嚴的舉動,對職業運動是一種輕浮至極的開倒車行為?萬一他被打爆了,在子弟兵面前何以服眾?怪不得堂堂亞錦賽代表隊寧冒軍機外洩之險,也要聘用「敵營」的酒井光次郎擔任投手教練,沒辦法,人才難覓嘛!


此外,把教練職位當成酬庸大禮,安插年高德邵卻不見得術德兼修的退休球員,也是職棒向上提升的一大阻力。這些人或許位不至總綰兵符,卻堵死了寶貴的教練管道,面對上級恩賜、不勞而獲的官位,又有幾人肯像羅敏卿般自動自發潛心向學?為了保住飯碗而看上不看下、結黨營私搞派系者反倒不少。想一想,為何某些球隊年年看好卻屢屢摃龜?戰績被拖累也就罷了,球技因此不進反退才真令人怵目驚心!


準此,我們能不感佩羅敏卿的「善行義舉」(自費留日,未讓球團幫他出半毛錢)嗎?其實,我們倒也不必太悲觀,有些歧途只要拐個彎就柳暗花明了,像「學而優則仕」的傳統觀念,明星球員退休轉任教練誰曰不可?但總要有一段「養成過程」吧!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教練也非一蹴可即的「得來速」,意在此途者應先沈潛充電一番(如擔任一段時間的球評甚至回歸基層棒運),多練幾年教練基本功,肚子裏填飽真才實學後再重啟職棒大門!


其次,向外籍教練取經也是不錯的途徑。今年興農牛之所以突飛猛進,不少球員的共同心聲是「來自道奇的打擊教練惠我良多」。美、日等職棒先進國家的教練定有其可取之處,球團重金聘請他們不應僅止於提升球隊戰績,若能藉由他們的拉拔,提攜本土教練的素養,或順勢建立實習教練制度,不也是美事一樁?相信他們也會樂於傾囊相授的。


至於球團本身,也應秉持專才(不酬庸)專用(不兼任)的專業精神,在教練的培養與升級上痛下苦功,該砸錢就砸錢(好歹幫羅敏卿出點盤纏),該出力就出力(球員秋訓被操得慘兮兮,教練難道不需要在職訓練嗎),才不會讓一些貽笑國際的荒謬劇,在我們的職棒舞台上一再重演。


咱再把焦點拉回郭泰源身上。據報載,他本人傾向把上任與否的決定權交給球迷「公投」,但KAKU桑退休返台後,始終與職棒圈保持安全距離,咱是否有必要「陷國寶級人物於不義」,讓他倉促上陣致晚節不保呢?相信你我心中自有一把尺!


本文原載於TaiwanNews 2003.12.11~12.24第111期(鄭浩/邊邊角角棒球論壇成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