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一日,王建民、曹錦輝、陳金鋒等旅美球星聯手發威,國家隊在雅典幾乎寫下「一拳擊倒日本史上最強國家代表隊」的漂亮歷史紀錄,但是,在過於冒進的戰術與不夠果決的調度拖累下,竟遭對手幸運逆轉,不但以一分飲恨,也錯失了近在咫尺的奧運獎牌。

 


棒球場上存在著一個公認的定理:「輸很多分,是球員的責任;只輸一分,教練要負最大責任。」徐生明總教練出國前,猶信誓旦旦地保證:贏球,榮耀歸球員;落敗,責任他來扛。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棒球預賽結束次日,各大報都刊登了徐總仰天怨嘆「遺憾」的專訪,只見他忽而責備打擊群沒有發揮、忽而抱怨曹王兩人的球數限制讓他綁手綁腳、又忽而怪罪業餘投手國際賽經驗不足,千怪萬怪,就是沒有對教練團本身應負的責任,提出隻字片語的反省與檢討。


就在同一天,親赴雅典觀戰的棒協選訓委員會召集人、前國家隊總教練林華韋,則是明確表達了將立刻檢討國家隊選訓作業的立場,並著手尋求提升國內選手的水準與戰力之道,目標直指四年後的北京奧運,一定要討回面子。


同樣是國家隊總教練,為什麼前者看到的盡是子弟兵的錯誤,後者想到的卻是宏觀的未來?


其實,從他倆的用兵哲學中,一眼即可看穿彼此學養思維的差異!


一九九九年亞錦賽,林華韋有計畫的栽培蔡仲南,一場撼動人心的台日對決,把一位沒沒無聞的菜鳥變成日本教練也驚艷的將才;二○○一年世棒賽,他更是當機立斷地把張誌家從中繼拉拔至先發,並且委以重任,經過幾場硬仗考驗,台灣棒壇另一位超級巨星於焉誕生。


反觀徐總,奧運對義大利之役,他把好不容易投出自信與霸氣的林恩宇硬拉下投手丘,一位新秀蛻變成熟、晉身強投的大好機會瞬間消失;而對古巴之役,他更在○比三落後、無人出局兩人在壘的危急情況下,讓另一位更稚嫩的新人耿伯軒獻出奧運處女秀,結果在一陣砲轟後,徹底摧毀了這位「伏兵」的信心。


一樣是新生代優質投手,卻有迥然不同的際遇,孰令致之?


再比較兩者危機處理的能力:昔日林華韋總綰國家隊兵符時,只要場上一有狀況,多半會緩步走上前線,給予投手精神上的支援與安撫,但是徐生明呢?至少在這次比賽裡,他不但很少喊暫停,而且當他御駕親征時,往往不是要穩定投手情緒,而是要把投手給換掉!而其更換投手的時機拿捏更是接連失準,飽受球迷責難!


試問:為何一位投手出身的職棒三連霸總教頭,其調教和運用投手的功力,竟比不上野手出身的業餘教練林華韋?


答案很簡單,癥結就出在「職棒」這兩個字上頭。舉個例子來說,為什麼徐生明敢在強敵古巴面前輕率下達雙盜壘戰術,又敢在日本名捕城島健司手下肆無忌憚地盜壘?想必是因為國內職棒捕手偏低的盜壘狙殺率與野手失誤數偏多的守備水準,讓他在潛意識中產生了「老外亦若是」的錯覺吧!其結果當然是白白犧牲了球員,也葬送了贏球的契機。


換句話說,台灣不健全的職棒環境,不僅造就出一批球技不甚入流的職棒選手,連帶使徐生明在不知不覺中把日積月累的錯誤認知,一古腦兒全部注入奧運戰場上。問題是,各國徵召的好手絕非等閒之輩,該換不換,不該換卻拚命換,在國內或能僥倖取勝,一旦碰上國外各路英雄好漢,自然當場被看破手腳!


相較之下,未曾踏入台灣職棒染缸的林華韋,就沒有這種「不良習性」了。七場決勝負的奧運預賽,畢竟不同於「今天輸球,明天再來」的職棒例行賽;而八支球隊錯綜複雜的戰局,也絕非七戰四勝制職棒總冠軍賽專心面對單一對手可堪比擬,歷經多次國際賽短兵相接戰火洗禮的林華韋,或許更能心無旁騖地慎思而後動吧!


國家隊兵敗雅典的慘劇,證明咱旅外球員已具備不遜於日本頂尖球星的精湛球技,但本土職棒的不進則退,卻拖垮咱教練團,令他們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整編這群精兵的戰力,讓王、曹和金鋒等人的才幹得以發揮到極致,往後若美國執意不肯讓大聯盟選手參加奧運,而這幾位好手又相繼在大聯盟佔有一席之地,四年後的北京奧運,咱要拿什麼跟人家打仗?


幸好,有識之士已開始未雨綢繆了!誠如林華韋這次的觀戰感言:「有潛力的好手,一定要出國接受更高層次的訓練,才能真正達到培訓效果。」一語道破台灣棒球在列強夾縫中的生存之道!以「國際賽經驗」而言,他的帶隊戰績有目共睹,以「知人善任」而言,他率領的二○○一年世棒賽國家隊,更被譽為有史以來凝聚力最強的一支代表隊,實在沒有理由這麼早就交出總教練的兵符!


或許有人會問:由職棒教頭出掌國家隊帥印,各國皆然,為何咱偏要反其道而行?此說看似言之成理,但別忘了,在國內職棒尚難成氣候,旅外兵團員額又嫌不足的當下,職業、業餘聯軍短期內勢必仍是國家隊主流,在這種情況下,擺著眼光夠遠、能安定軍心、又會挖掘上駟之才的林華韋不用,盡往績效不彰的職棒死胡同鑽,說服力何在?不怕雅典憾事重演嗎?才怪!


本文原載於新台灣 2004.8.28~9.3第440期(鄭浩/邊邊角角棒球論壇成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