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統一獅11比7擊敗La New熊;6天後的20日,熊以13比2大勝,反咬獅一口;過了4天,熊再以12比7痛宰兄弟象;隔天,興農牛也加入混戰,12比3大破誠泰;隔了一週,不甘寂寞的中信鯨也參一腳,18比3羞辱大象;到了週日,牛再以15比0勝熊,獅10比2勝誠泰,連續幾週一面倒的大爛仗,打的球迷是暈頭轉向!

奧運結束職棒復賽後,票房大約只有過去的六七成,聯盟當局判定原因「大概」是比賽時間過長,因此為了有效地改善球迷與媒體詬病已久的比賽時間,9月13日職棒聯盟特地頒訂所謂「加快比賽節奏規定」,試圖有效縮減時間,以為可以藉此提升票房。但近四週來,職棒每週竟然出現平均1.5場以上的「高得分、高差分」的低張力球賽,可想而知,比賽時間當然少不到哪兒去,但進場觀眾人數竟然不升反降!

經過一個月來的努力之後,事實擺在眼前,效果的確不彰,因為主事者與主流媒體只看到枝微末節,根本看不清事實的本質,彼此又人云亦云,怎能期待只靠縮短比賽時間就能提振票房?

要回到問題本身,才能釐清一切。目前問題在「現場人氣下降」,聯盟的卻把理由牽托到「競賽時間太久」!時間太久、太沉悶固然是票房不佳的原因之一,但事後也證明,即使目前平均整場比賽時間都比9月初短一些,也不見球迷增加。因為球迷不看球的原因很簡單,大家心中也很清楚,那就是比賽沒有以前好看!

這並不表示CPBL品質產生變化,而是經過那八天七戰的高水準雅典對決後,現在連剛入門及崇拜偶像的球迷都已經明白世界有多大,那些只能關起門來在島上稱王的高人氣球星,球技實在並不怎樣,因此,球迷進場看球的意願當然降低。

可悲的是,目前聯盟、球隊都刻意把球員明星化、偶像化,以虛假的形象迎合這些佔入場觀眾比例甚高的新世代球迷,在這些人心中建立一堆幻象。而當雅典一戰,列強大舉挫敗台灣時,也就同時戳破了建構在球迷心中的謊言!

職棒環境要提升,這是結構性的大問題,改進需要時間,只要朝正確的方向去努力,總有一天一定可以追日趕美!但這次問題在於聯盟似乎未經深思,就對於媒體拋出的議題,趕快表示「有志一同」,似乎更證明了他們的膚淺。

如果真的是比賽長而導致觀眾不進場,那請問職棒是在奧運之後才「突然」變長的嗎?兄弟最「龜毛」的三洋投是九月才加盟的嗎?中信的本土「拖台王」高建三是第一次打職棒嗎?CPBL選手的「磨菇」功力,十五年來始終如一,從年鑑上的紀錄已顯示我們的職棒就是比好看不足,比時間長有餘,因此,怎麼會把票房「急速」下滑歸咎於時間長短,還煞有其事地發動大改革?

而且,仔細說來,比賽時間拖長根本就是職棒整體水準低落所產生的狀況之一,與觀眾人數不多都不是原因,而是結果!看看在CPBL,投手球速只有138公里就可吃死一堆人,球從投手板到本壘的時間都比別人久了,比賽當然快不起來!CPBL選手少,所以彼此間的競爭性極低,先發球員地位穩固,打的再爛也不愁有人挑戰,因為二線球員更差勁!因此當然不用拼死拼活,跑壘慢慢來,野手也就慢慢傳。如果我們打者有接近鈴木一朗的認真拼勁,攻防雙方飆速大對決,觀眾眼睛早就睜得大大的,怎會讓人看了就想打瞌睡!

聯盟祭出了一堆計時懲罰制,以減少比賽時間,其實只是治標不治本。例如:投手二十秒內要出手、打者看暗號不得雙腳離開打擊區、捕手或野手與投手之間的暫停,以提出後十五秒為限、投手之暫停,以教練進至場內起四十秒為限等等。攻守雙方因過於慎重,所導致節奏緩慢的狀況,這些缺失當然要改進,不過CPBL一些怪異的制度也難辭其咎!

由於比賽場數過少,又採用奇怪的上下半季制,使得每一場比賽的重要性相對來說提高很多,造成對戰雙方不得不費心思量。與國外比較,美國整年162場,每場勝負佔總戰績比例0.62%,日本140場,每場勝負佔總戰績比例0.71%,台灣半季50場,每場勝負佔總戰績比例2%,是美日兩國的三倍多,一輸球來回就相差4%,難怪各隊不得不斤斤計較!

此外,CPBL又有值得商榷的和局制,就是延長賽時只要時間到達3.5小時,這場比賽就必須被迫終止,雙方握手言和。於是在延長賽中經常看到時間即將屆滿時,有利的一方故意拖拖拉拉,一會兒綁綁鞋帶,一會兒整理褲子,不然假裝手痛腳痛,讓防護員上場一同大唱雙簧,這種缺乏運動家精神的做法,更是嚴重地破壞比賽品質!

有句話「歹戲拖棚」,重點是先有歹戲,拖棚才更令人討厭。就像美國職棒季後賽,每場都比季賽來的長,但精彩好看,絕對無人抱怨時間過長。只可惜這次CPBL仍在模糊問題焦點,實在令人遺憾!寄望未來能坦誠檢討,針對問題下藥,因為只要先把戲演好,提供精采的內容,沒人會抱怨好看的電影太長。


本文原載於新台灣 2004.10.16~10.22第447期(黃冠雄/邊邊角角棒球論壇成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