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年秋末冬初,台灣體壇熱鬧萬分,先是最受國人歡迎的棒球,上演了七場經典的牛獅大戰,接著是最受世人歡迎的足球,也破天荒在台北舉辦了列強雲集的五人制世足賽。

但是,這兩項賽事在球迷眼中,卻有著天差地遠的待遇:職棒總冠軍戰場場爆滿,成為街頭巷尾的熱門話題之一;而室內足球賽的看台卻是一路冷清,直到四強對決才逐漸帶動人氣,但扣除為數不少的異國球迷與動員前來「校外教學」的學生觀眾,真正買票進場的國內球迷,恐怕只是職棒季後賽的零頭而已。

當然,比起棒球健兒數十年來在無數國際賽中優異的表現,世界排名長年落居一百五十名之外的台灣足球,的確沒有本錢博取球迷關愛的眼神,連竣工多年的北市中山足球場,都早已成為歌手爭相舉辦演唱會的舞台,只聽見歌迷高分貝的歡呼聲,卻不聞球迷的加油吶喊,未免也太諷刺了點!

其實,比起最令國人津津樂道的二○○一年世棒賽,這次五人制世足賽在國際上的能見度,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且對台灣在世界舞台上的曝光度也有極大的加分作用,光是各國媒體蜂擁前來採訪的陣仗、以及透過多國電視實況轉播傳遞的影像,就足以令棒球界肅然起敬、羨慕不已了,身為地主的我們,實在沒有視若無睹的理由。

更何況,號稱舉世財力最雄厚、影響力最深遠的首席單項運動協會──國際足總,都由會長御駕親征來台主持開幕儀式了,想想當天咱阿扁總統與之比肩齊坐的歷史畫面,經由電視及平面媒體向全球放送,又是多麼彌「足」珍貴的漂亮文宣!只可惜,背景的觀眾席上不見球迷熱情相挺,似乎有損主人顏面。

或許有人會質疑:足球又不像棒球,已經在台灣深耕灌溉後開花結果,為什麼我們還要吃力不討好的主辦這項賽會?

國際足總答得好:就因為台灣是足球沙漠,才更應該在這片土地上播種拓荒,讓台灣不至於在風靡全球的足球場上缺席,變成另一種形式的孤兒,失去與國際潮流接軌的絕佳機會。

面對足總的這番美意,縱使我們的腳下功夫不如人,縱使我們的球迷基礎薄弱,都不應成為拒絕足球入境的藉口,相反的,我們更應立刻加快「腳」步,讓比棒球大上許多倍、比賽時間卻少了一半(十一人制九十分鐘,五人制更只需四十分鐘)的足球,也能勾起眾人的興趣,射進球迷的心門!

最重要的是:推廣足球運動,一點也不難。

論體型,這是一項十分適合東方人發展的運動,只要有細膩的腳法與夠快的速度,即可在球場上找到立「足」的空間,身高不到一七○公分的昔日巨星馬拉度納就是範例;論經費,一個不算太重的足球,不需任何昂貴或消耗性的球具,就能讓二十幾個人馳騁全場,連貧窮的南美洲國家也能誕生無數榮耀祖國的超級球星,可說是本輕而利厚,人人皆可玩、人人玩得起。

至於國內推廣球類運動最引人詬病的一大殺手:場地,更是不成問題,眼前根本無須興建新球場,只要利用現成的體育場就一切搞定。想當年各縣市為爭辦區運,體育場一個比一個蓋得壯觀,最後卻紛紛淪為「蚊子別墅」,如果用來踢球,多好!

接下來則是球迷群的培養,君不見二○○二年韓日合辦的世足賽,在台灣造成多大的轟動?證明只要有高水準的比賽、高知名度的球星,加上媒體密集而大篇幅的報導,不怕吸引不了眾人的目光焦點,尤其是足球又佔了規則淺顯易懂、臨門一腳人人愛看的優勢,誰曰台灣不宜?

誠然,要在一片荒蕪之地栽下運動的種子絕非易事,而足球又不像棒球一般,無論在歷史淵源、文化背景甚至民族情感上,都已根深柢固地在國人心中建立起不可取代的國球地位,但是在全球化的風潮席捲下,足球卻是咱走出台灣、擁抱世界的另一條捷徑,對起步已晚的台灣來說,這次的五人制世足賽,就是一個不錯的起跑點。

看看在亞洲與我們競爭激烈的日韓兩國吧!隨著職業足球賽的開踢,日本的足球運動人口已足以與職棒相抗衡,而二○○二年世足賽的舉辦,更讓南韓剽悍的球風與全民狂熱的投入一舉成名,震垮一堆列強。這兩個棒球傳統強權在既有的小球外不忘進軍大球,並成功打開了國內的市場與國際的視窗,對我們是不是有些許啟發呢?

是的,棒球令我們引以為傲,無怨無悔地熱愛棒球,讓職棒運動熱度不墜並持續向上提升,是一刻也不能懈怠的正確方向,但是,抓緊棒球就夠了嗎?在這個多元發展的社會裡,我們可以用手中的球棒敲開世界的大門,也一定可以用敏捷的雙腳踢出一條康莊大道!

甫落幕的五人制世足賽,藉地主之便首度亮相的國家隊,雖一如預期地三戰皆墨,卻也在對烏克蘭之役踢進僅有的兩球。這兩球看似無關痛癢,卻留下一道難解的習題:下次我們有機會在世足賽裡進球,會是多少年以後的事?

如果你還年輕,現在就穿上球鞋踢球去;而如果你只想「旁觀者清」,打開電視看看體育頻道的球賽轉播吧!答案,就在那長方形的青青草原裡。

本文原載於新台灣 2004.12.11~12.17第455期(鄭浩/邊邊角角棒球論壇成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