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棒球可說是夏天的運動,但近兩年來,「冬季聯盟」這個名詞在台灣棒壇的曝光率逐漸高漲,甚至成為打通「技能精進」任督二脈的代名詞。

 


猶憶二○○三年的札幌亞錦賽,中華隊面對松坂大輔動輒連發一五○公里以上的直球一籌莫展;隔年年初,跟著球團從多明尼加集訓回來的張泰山即有感而發,對媒體表達出欲參加冬季聯盟以增進自身實力的想法。到了年底,商業嗅覺靈敏的某知名運動用品廠商,順勢提出邀請職棒球星前往中南美洲參加冬季聯盟的計畫,雖然最後無疾而終,但確實反映出國內部分職棒球員對「冬季聯盟」的嚮往意識已萌芽。


日前所舉行的「棒球替代役」公聽會上,中華棒協更語出驚人地表示,今年底將斥資一億兩千萬,邀集中南美洲冬季聯盟球員、美國與加拿大的小聯盟球員及日本職棒二軍,與中華培訓隊共組四隊,以每隊各打五十場、為期十週的方式,開辦「台灣冬季聯盟」比賽。無獨有偶,兩天後,中華職棒領隊會議上也作成決議,將在球季結束後舉行「冬季聯賽」,作為來年納入正式球員名單的選拔參考。一時之間,「冬季聯盟(賽)」似乎成為台灣棒壇各界爭相代理研發的熱門商品。


其中,又以棒協的角色定位與做法最有值得議論之處。棒協表示中華培訓隊的成員以優秀業餘好手為主,並將徵召國內年輕職棒球員和旅外的小聯盟球員共同出賽,而開辦「冬季聯盟」的目的,就是為了在短期間內加速提升中華隊的實力,並以此為班底征戰明年3月開打的「超級世界盃」。事實上,依目前國際棒壇的走向來看,職業化已是無法阻擋的趨勢,換句話說,現在的國家代表隊已非由業餘棒球界所主導,而棒協欲以此加強培訓業餘球員,無疑是大開倒車,違逆潮流。


長期以來,台灣球員早已習慣在大賽前接受團隊集體訓練的操演模式,然而,幾乎每天都在打球的職棒球員,其實不必特別藉由集訓的方式來鍛鍊球技、培養球感,棒協想要栽培資質優異的業餘菁英,其實只需要將他們送至國外移地訓練即可,何必大費周章籌措高達一億兩千萬的經費,來辦這場恐怕吃力不討好的「大型練習賽」?


再者,那些位於加勒比海周圍國家的冬季聯盟,之所以能夠吸引職棒球員前往參賽,除了是對自身球技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在這個舞台好好發揮,藉以尋求上大聯盟的機會。而棒協規劃中的「台灣冬季聯盟」,不但不存在球員的「願景」,職業與業餘球員參雜的比賽內容,讓比賽水準無法掌控,更無公信力可言!況且外國球團皆有其各自的制度,豈是棒協可呼來喚去的對象?棒協宣稱找三組外隊參賽並非難事,不免令人存疑。


在這些重重疑雲的籠罩下,棒協此番大動作,或許可以解讀為棒協產生了危機意識。現今的國際棒壇已由職棒主導,在台灣,棒協掌權,職棒聯盟掌人,二者各據一方,加上棒協與中華職棒之間嫌隙由來已久,棒協欲藉此彰顯自身龍頭地位的嗆聲意味濃厚。然而,在三級棒球頻頻喊窮、難以為繼的情形下,棒協卻大張旗鼓準備耗資一億招待外隊,實在是浪費資源到了極點!


奉勸中華棒協,真要為台灣棒球著想,就該善盡責任,以合作代替對抗,好好扶植三級棒球,因為不論職棒如何蓬勃,業餘依舊是職棒的根,而好大喜功與傾軋爭權絕非適宜的養料。


本文原載於TaiwanNews 2005.4.14~4.27第181期(李依蓉/邊邊角角棒球論壇成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