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底,王建民終於擊敗天使,完成棲身美聯的勝投拼圖,此個人生涯的階段性目標完成後,咱都替他高興,但在MLB史上,這樣的成就並非空前絕後,媒體予以大書特書係本於「閱聽人權益斷不容剝奪」之專業倫理原則,球迷仍應平常心看待建仔在大聯盟贏透透的一步一腳印,因為「台灣的驕傲」終究不是要逞一時之快,而是要長長久久地繼往開來下去,大器晚成的建仔,未來的前景猶亮麗可期,既然好酒沈甕底,大家就別爽過頭了,還是適時保留一點加油的力氣吧,免得以後愈High卻愈沒勁。



而回顧這三年來的建仔旋風,台灣媒體的確「捨我其誰,惠你良多」,因為他們曾忠實呈現不少話題,讓建仔世代的新球迷得以順利聚焦,找到成千上萬個挺王的理由,諸如:魔鬼魚剋星,連續局數沒被打全壘打,滾地球高手,雙殺打製造機等,如此一來也憑添不少看球樂趣,其中有些項目更是因為建仔之故,才「因人設事」被媒體從國外引進來(比方說,滾飛比和每局平均投球數等),如以宏觀的角度來評量,凡此種種皆可視為「本土媒體在見證建仔勝投之旅的同時,對台灣棒球文化的另類貢獻」,而獲益者無他,就是台灣球迷,因為大家看棒球的 「內行指數」都在無形中提升了不少。



只不過,建仔實在太穩定了,每次的勝投內容幾千篇一律,沒啥重大差別,搞得眾家媒體記者和洋基總教練托瑞一樣,愈來愈詞窮了(不知該如何替建仔發表「每五天一回的勝投感言」),於是乎一個奇怪的「瓶頸」便出現了,那就是,大家好像都在反覆重複「自己曾經講過的話」,沒有人可以例外。



拙於口才的建仔,讓大家的嘴變得跟他一樣笨,此不爭的事實迫使媒體必須挖空心思,在「讀者已習慣建仔的制式勝投,對他的好表現感覺疲乏且新鮮感不再」的困境中重新佈局,找出更新的素材,俾殺出一條生路,與建仔一起同步進化。



此任務委實無比艱鉅,但也幸好建仔從事的職業叫做棒球,各種相關紀錄多如牛毛,它更是少數足堪被高度數字化的運動(幾乎能用堆積如山的統計數據砌築而成),所以建仔的新聞理論上應該不餘匱乏,因為他是MLB的新興明星,還有好多好多紀錄有待他去創造,相對而言,媒體可挖掘的東西也就源源不絕了,再不濟,多放幾張充滿力與美的「建仔球場寫真照」,還是能讓球迷愛不釋手的,不是嗎?



本文原載於2007.7.19 中國時報(黃冠雄/邊邊角角棒球論壇成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