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洋基投手教練艾蘭德曾表示:「王建民過去是一度空間投手,不太會用實際上是三度空間的好球帶,他須改變,才能繼續生存。」這段包含高度專業棒球的說明實際上要講的是好球「帶」不是電視上看到的正方形,而是個正方體,長是本壘板寬度,寬是本壘板長度,高是打者胸線到膝蓋。而建仔前幾年投球大量依賴有落差的伸卡球,只用到好球帶高度,在大聯盟打者逐漸熟悉下,建仔須多改用好球帶寬度和長度,才能避免被擊潰。

事實上,在艾氏調整下,二零零八年建仔的球種、球速、進壘位置、配球等確實比去年多變,也造成他帳面成績進步!有趣的是,建仔過去投球和他個性相符:「單純、乏味但有效」。如今,建仔已趕在打者適應他前先一步升級,只是性格還是老樣子,看來那老伯真的只在管投球!

然而,不管建仔未來技術上又會怎樣進化,他這次超越自己,與打者有天總會超越他,其中有個空間是建仔不可超越,也是所有打棒球的人都不可超越,那空間就是好球帶!棒球運動的核心就在好球帶,攻守兩方都是在爭奪此空間,一切場上狀況也都是從此空間擴散出去。

這種空間的超越與不可超越,連球迷也有類似狀況!

其實,台灣人看大聯盟並不是從王建民才開始,但能去現場看到自己同胞是從這幾年才有的,且能去現場驕傲地舉起國旗,也是建仔有良好表現所導致。若建仔只是跑龍套的角色,不會有那麼多粉絲去球場「搖擺」,也因建仔越投越好,台灣球迷在球場的舉動就越來越「高調」。過去,不可能有台灣球迷在沒台灣選手出賽的球場,莫名地舉起與台灣有關的旗幟,當下也因王的實力不凡,可讓球迷可去球場「作秀」。

即是,建仔讓球迷超越電視框架,身體移動到球場。球迷舉旗也讓台灣不只活在洋基球場,而是超越棒球,凸歸地球。只是,如同那面被工具化的二度空間旗幟,在被粉絲們高舉時,其實也凸顯了建仔和球迷兩方都無法超越的東西:「血統和文化」。

這不是批判台灣球迷的民族主義,世界各國球迷都一樣,連職業網球大滿貫賽也是各種旗幟飄揚,更別說奧運頒獎是先昇旗才頒獎,大家通通都在操弄「民族」這符號。所以,在北京奧運聖火於他國傳遞途中被支持西藏獨立運動人士抗議時,網路的大陸憤青、網軍們對他國發動「反擊」,甚至離開電腦,真去某些外商於大陸據點前示威,也算是類似行為。個體藉網路串連,最後也在媒介觸動下超越虛擬大膽走出,但不可超越的還是「悲情民族」這情結。

因此,回到「王建民棒球」,其「構圖」是有好幾個空間以不可突破的宿命連結著。每當比賽時,建仔眼前有個實際上根本看不見,卻被其限制的好球帶,建仔投球生涯終其一生就是超越它,也將終究被其宰制。建仔身後則是他的出身——台灣,現實上建仔這七年來是不斷地放棄台灣棒球的一切,以變成大聯盟選手,但未來建仔就算有天真放棄台灣國籍,歸化美國,也甩不開「來自台灣」。

至於球迷,電視機前的台灣人透過建仔超越過去封閉,享受到更好棒球,但螢幕框架也使大部分球迷被限制在「40號」的背後,只體會到「建仔棒球」,不知世界有多大。而那些親臨現場的台灣球迷,用搖旗替台灣突破外交封鎖,把建仔價值發揚到棒球以外,但民族主義的過份作祟也限制球迷的心,工具化建仔,使球迷忽視棒球運動中其他價值。

總之,關於棒球空間,有些可超越,有些不可超越!

本文原載於Taiwan News週刊 (黃冠雄/邊邊角角棒球論壇成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