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原刊載於UDN 聯合新聞網 2008/11/12(余文馨/邊邊角角棒球論壇成員)
《ATP年終八強賽 上海大師杯》余文馨現場直擊系列報導(5)
大師杯第三天的兩場單打賽事,不論是Del Potro對Tsonga或是Djokovic戰Davydenko,都是拉鋸,後者甚至打滿三盤,所以當比賽結束時已是近深夜的十點四十,然後疏散、排隊等車,待搭上專車返回上海市中心,已經深夜十二點鐘。到家之後稍事休息整理,凌晨一點則又馬不停蹄地接續收看稍早的賽事重播。

也不是我就真用功成這樣,或是想裝作我有用功成這樣,「現場看過一遍不夠還要溫故知新啊?」我還真沒那麼勵精圖治。這麼做,不過是以為電視會有更多現場看不到的特寫鏡頭──除非像Djokovic在第二盤那樣大動作的摔拍,充分展現出沮喪與不悅,遠遠的坐在觀眾席上其實看不清楚球手於得失分時的表情啊,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誰曉得還真有點歪打正著吧,就是要在這麼接近的時間重覆幾小時前才觀看過的影像,對比才是這樣強烈。真的,不看電視不知道,就是緊接著賽後的現在再回頭收看轉播鏡頭下的球路,「怎麼變得輕飄飄了?」我反而好不習慣。

對照於同樣擅長底線抽球,而且球質特別沉重的Davydenko與Djokovic的場次,現場與經攝影機翻拍所造成的差距之大尤其明顯。兩人多次堅持守在底線的正面對決,有時一口氣就打上十數次來回,往來之間,總教人忍不住要屏息以待驚呼連連。為什麼呢?因為拍拍來去的力道真是太重了!重到只是在旁邊看也能感同身受,那感覺就很像是眼睜睜的看著重達兩百公斤的石頭,以高速公路也不允許的超高速在空中飆來飆去。「天啊是那樣強大的攻擊,球手究竟是怎麼吃下那力量,還能夠予以反擊呢?」簡直目瞪口呆。

長久以來,我心中一直對於網球實力的鑑定抱持著一則深切的疑問:到底打到怎樣的程度才算高手?或說,「世界排名必須達到多少以上才能被視為頂尖?」之間的臨界點究竟在哪裡?有個明確的數字嗎?譬如,如果打進世界前五十就算是某某?所以五十一名就啥也不是?可是也有大把的三、四十名上下選手可能是你幾乎沒有印象的吧?好像「亞洲一哥」之類的稱號之所以令我感到莫名其妙,亦即出自相同理由,六十名上下已經是值得搬上檯面說嘴的成就了嗎?搞不懂誰會在乎這種事!所以也有非洲一哥?「名次的意義是什麼?」

不過,經歷前述的底線廝殺,至少有一點已經確認:不管是Djokovic或Davydenko都不是普通人,倒不是因為今天他們一個站上世界第三、一個第五,而是教人佩服真不愧是屈指可數的第三與第五呀!實力才是最值得爭的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