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4月8日精采的獅鯨大戰兩軍一路僵持不下,九局下,首先上場的是近來出賽場次不定、且被屏除在奧運42人名單以外的國家隊常客王傳家,但老將應是要得,大棒揮出震撼人心的再見全壘打,一吐心中怨氣,賽後並雄心壯志地嗆聲「仍將極力爭取最後入選雅典奧運的名單」!

 


另一位戰績彪炳的老將陳政賢,這幾年出賽場次明顯減少,在球迷的引頸期盼下,拖到今年才終於在4月10日以代打身分擊出第1000支安打,是史上第五位達到此一里程碑的球員。


近幾年來統一持續進行換血政策,重用年輕球員,讓老將逐漸退出舞台,江山代有人才出,這是理所當然之事,但可惜球團政策搖擺不定,新秀老將上上下下,先發打序千變萬化,不光光只有王傳家、陳政賢處境尷尬,羅敏卿去年也在極度不願意的情況下,季初被迫兼任打擊教練,定位不明的他,火力直線下降,但隨著統一戰績下滑,羅敏卿下半季卸去教練一職,再度正式披掛上陣後,果然表現恢復正常,硬是比下了隊中新秀。


老將與新秀之間始終浮浮沉沉,一會兒先發,一會兒代打,搞的大家無所適從,這就是統一這幾年戰績起伏不定的最大罩門,說穿了,就是球隊「定位不清」的問題!棒球是最重視定位的團體運動之一,不但球隊裡分工精細,每個人扮演的角色球季初就應定位清楚,球隊本身的定位更是重要,統一在這幾年世代交替的過程中,始終讓人摸不著頭緒,它到底是像兄弟、興農兩支具有奪冠實力的「競爭球隊」,還是像中信這樣已大幅換血的「重建球隊」呢?


其實統一球團自己根本就搞不清楚!要成為重建球隊,短期內犧牲戰績是難免的,而要成為競爭球隊,就很難全部大膽啟用新人,否則老幹新支青黃不接,戰績要好無疑緣木求魚!統一每年都肖想總冠軍,但這兩年又急於大幅換血,怎麼可能「要馬兒肥,又要馬兒不吃草」呢?造成的結果就是去年屢屢在重要關頭馬失前蹄,今年開季「變幻莫測」的先發九人更是目前球隊浮沉於A、B級球隊之間的最大兇手!因此要換血,當下就得付出戰績的代價,兩、三年後再奮起也不遲阿!這在美、日職棒早已司空見慣,別的不說,看看我們自己,1997~1999年的味全和剛完成二度三連霸的兄弟,不就是球隊在大幅換血後,徹底重建而獲得甜美的果實嗎?雖然這兩隊的重建並非完全出於自願(1997年兩隊主力球員被挖角至那魯灣,損失慘重),但至少方向是正確的,今年中信不也正朝此方向努力嗎?


看看過去統一最為人所稱讚的本土投手王國美譽,似乎早已變調,成了投手「亡」國!雖本土投手一字排開光芒耀眼,但球團始終依賴洋投,幾位過去令人垂涎的本土強投,陸續進了統一之後,還不是成為超級板凳,球技不進反退,陳揚凱、曾翊誠、沈柏蒼、戴龍水(今年已轉隊至La New)等人,先發不行,後援也有問題,早已不復往年風采,都是在被球團過度重視戰績的前提下而犧牲掉,只要一場搞砸,就被冰在冷凍庫裏,怎能期待會有好表現?


職棒場上除了球員定位之外,明星球員制度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但看看統一這種只求短視近利的做法,球員上上下下,出賽場次不定,很難長期培養出具號召力的明星球員。比如說幾年前陳政賢的連續出賽紀錄,1998年時球團基於「戰績考量」,在無病無痛的情形下,居然活生生被中斷在665場,這種紀錄一生就只有這一次,隨著場次的累積,不知會替球員個人及球團帶來多少效益,陳政賢要是在別的球隊,搞不好連續出賽場次早就超過1000場了,千安百轟還需要苦苦等到今年嗎?但統一在以冠軍擺中間的前提下,什麼定位、明星制度都得乖乖放在兩旁!


明星制度的建立有多重要,看看美國電影工業的歷史即可窺知一二。話說1910年以前,銀幕上幾乎看不到演員的名字,因為製片家擔心「演員若有了知名度,會據以要求提高待遇」。直到1910年環球電影公司創辦人萊姆勒,公開宣佈他所雇用的演員名字而震驚全美後,演員才擺脫藏鏡人的奴工身份,讓明星地位獲認可,萊氏也因此被視為「引進明星制度的先驅者」。


明星制度建立後,對票房的成長大有助益,默片時代最著名的男女明星卓別林及皮克佛也因此獲利,連袂成為1920年代「全世界最高薪的受僱者」,但技術性「把餅做大」的片商賺得更多!名利雙收的明星,也像古代諸神般,備受大眾寵愛、嫉妒和崇拜,並直接或間接地反射和滿足大眾的虛幻需求,好萊塢夢工廠自此打 響名號並歷久不衰。


正如同歷史需要英雄書寫事蹟一般,文化也需要明星彩繪門面。形形色色的明星是社會集體創造的產物,他們對時尚的走向、價值觀的形塑和大眾行為的影響也非常巨大,電影明星有這種作用,運動明星又何嘗例外!遺憾的是,統一球團對此竟毫無自覺,在政策上也一錯再錯,不斷壓抑明星出頭的可能性,令獅迷愈來愈找不到情感投射的焦點,長久下去對獅隊的經營必大不利!


本文原載於新台灣 2004.4.17~4.23第421期(杜堽/邊邊角角棒球論壇成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