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原刊載於 新新聞周刊 1163期 2009/6/17

棒球是一種相當複雜的運動。打擊內容、投球內容、守備內容都有各種不同的表現形式,總教練要如何在這些千變萬化的局勢中看出一些端倪,下達最正確的指令呢?

經驗法則或許是一般人行動的憑藉,但醫學臨床研究證明人類的大腦其實挺不可靠,記憶容易發生遺失、錯置…等失誤,若擁有數據紀錄,便能幫助球員及球迷瞭解過往的成績,不需多加鑽研,球迷即可輕易從「打擊率」、「上壘率」、「自責分率」的定義中,一眼看出該球員的表現好壞。棒球百餘年的歷史演化下來,各種數值愈分愈細膩,在「魔球(Moneyball)」一書出版後,棒球數據更成為一門顯學。書中描述大聯盟運動家隊的經理,如何藉由善用棒球數據,將一支大家眼中的窮酸球隊,經營成足以和洋基抗衡的熱門隊伍。這個成功的例子,成為數據派的強力背書。

如何將數據運用在球場上?舉個例子:「在某個球場、在怎樣的氣候下、面對哪位投手先發時,我們應派出哪些球員上場、用什麼樣的打擊策略,即可擁有贏得比賽的最大機率」,這的確是最有效率的求勝模式。棒球數據不像民意調查,可能受到訪問者與受訪者間的心理因素左右而影響數值,球場上play by play的結果,以最忠實的方式記錄下來時,所推論出來的結果往往最接近事實,也因此,數據提供了最精準的分析與預測。

可惜的是,台灣教練對數據的重視程度並不高,一方面,數據派在國內的興起較晚,相關研究結果不如美職、日職普及;另一方面,無法獲得詳細數據以資參考的他們,打球這麼多年來早就獲得了「實戰比數據重要」的結論。

對數據派而言,所謂的「霸氣」、「氣勢」、「態度」這種無憑無據、無法量化也沒有基準的因子,可靠度遠不如統計數字。的確,球員每天的生理、心理狀況都不同,只有每天與球員相處才能掌握最精準的情報,但是數據也是由大量的歷史累積而來,過程中的微小變化不足以大幅改變數值紀錄,因此數據絕對有其參考價值。

但是人類也不是簡單的生物,科學上證實心理思緒會影響生理表現,關鍵時刻的優異表現或失誤,亦足以影響一場比賽的勝負。這樣的說法乍看之下與先前的論述相互矛盾,但我們必須考量棒球是一種「人為」的活動,球迷進場看球,看的可不是數據結果,而是享受激情,球迷與球員、球員與球員這種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影響,也可能像蝴蝶效應一樣拍拍翅膀便起波瀾,這在數據統計中是難以顯示的一個區塊,要完全不考量實戰經驗,等於完全摒棄一個可能發生的變數,這樣的比賽預測可又和理性研究相違背了。

球場上的數據與激情,就像理性與感性,它並非相斥,相反地,彼此相輔相成能使棒球比賽更為精采。賽前的預測與賽後的檢討,需要理性的數據作為憑藉,球賽開打後便是激情的Show Time,理性的數值加上感性的臨場催化,兩者缺一不可,這才是球迷們最喜愛的棒球饗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unhittables 的頭像
    unhittables

    ◆邊邊角角棒球論壇◆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