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就在La New奪下台灣職棒下半季冠軍隔天,蘋果日報顯著報導兄弟隊已婚選手陳致遠摟美眉。即便當時洋基已經淘汰,這媒體理因可附贈奪冠海報去提高銷售,也即便那陣子La New拼鬥統一掀起不小熱潮。
蘋果前幾年曾以頭版頭條歡慶職棒隊封王,留給讀者強烈印記,如今難道是八卦當道?這倒不見得,他們仍做還算「專業」的判斷。因為在建仔旋風及放水陰影雙重打擊下,本土職棒近年持續低迷,所以就算「黃金戰士」沒有被拍到,那天頭條也不見得是熊隊噴香檳。陳會被拍是因為其夫妻倆時常以「神仙伴侶」形象一起上談話性節目,太太林秀琴也幾乎變成通告藝人,經常單獨在電視上大談婚姻趣事。因此,這是名人「醜聞」,是台灣偽善社會中媒體為銷售所賣弄的「色煽腥」,是為短期利益向人性醜陋面投降。
也因此,兄弟隊領隊「震怒」並扣薪十萬,看來是「誤會」。畢竟這回陳致遠是身為名流,所以才上報,並非以職棒選手的角色被「道德審判」。即是,在當下台灣中,本土職棒球員的「男女關係」並無被報導的「價值」,還有好多有名人士的下半身更引人入勝。
反觀,在洋基被再見幾天後,主將基特(Derek Jeter)因為忘了幫「兩」位辣妹付停車費,結果被外界得知,他疑似昨晚曾和她倆在高級飯店的「同一房」一塊玩樂。雖然美國職棒對美國社會的影響力,遠大於目前台灣職棒對台灣社會,基特本人也是超級人氣選手,兼成功打入紐約上流的知名人士,但是這消息並未被主流媒體大書特書,只是被當作花邊新聞處理。事後,洋基隊對此也無表示,其老闆和總經理忙著真正「該做」的事(調整人事圖再起),並未隨之起舞。
沒錯,陳致遠已婚,基特未婚,可是基特並非首次,他早被洋基老闆冠上「派對動物」且花名在外,他的名字經常和當紅女明星連結一起。所以,若以瘋狂台灣的尺度,名人基特這「不專一」態度,早被貼上「感情不忠誠」標籤,報紙、週刊將死盯著不放,頻頻以放大鏡檢視他,然後以他偶爾被拍到的奇怪表情做封面,配上華文中最尖酸刻薄字眼當標題,最後內文再附贈一長串的「緋聞表格」以嘲諷。
類似事件卻被評價不一,台灣要求「公眾人物須身為表率」實為禍首,這沈重道德壓力對名流不公平,也對一般人不公平。因為名人之所以有名,有其特殊之處,並不表示他們是全方面,或都是沒有七情六慾、絕不會犯錯、不可能存在的聖人。一般人也很累,那麼多「虛假」偉大典範在面前,自己根本做不到,只會徒增挫折。所以,大家理智上都知道不可能有完人存在,卻又不敢拋開這文化控制,於是就期待名人面具被搓破,以滿足自己內心黑暗面,媒體為何能藉著「負面」新聞賣錢,即是來於此。
不過,陳致遠事件中藉此獲利的還有兄弟隊。過去曾風光一時的兄弟隊,藉由這一「抱」,稍微回了魂。兄弟這次四重獲利,先是不花錢就上頭版,宛如過氣藝人搏版面,而且不用走光或露點。再來是扣錢,節省開支,配合其長期不投資又不賣掉的「兩不政策」。第三是呼應八卦,跟上潮流。第四附和假道學,和陳只是專業的勞雇關係,卻擔任起道德法官去處罰他,獲得虛偽名聲。
後來,陳致遠事件也沒有下文,因為他終究不是最有名,而台灣社會也每天都有其他名流接力被「揭穿」,只是在這新聞中,文化醬缸、球星價值、職棒經營等,這些真正核心問題依舊船過水無痕,無人去在意。
本文原載於TaiwanNews 2007.10.23第313期(黃冠雄/邊邊角角棒球論壇成員)
蘋果前幾年曾以頭版頭條歡慶職棒隊封王,留給讀者強烈印記,如今難道是八卦當道?這倒不見得,他們仍做還算「專業」的判斷。因為在建仔旋風及放水陰影雙重打擊下,本土職棒近年持續低迷,所以就算「黃金戰士」沒有被拍到,那天頭條也不見得是熊隊噴香檳。陳會被拍是因為其夫妻倆時常以「神仙伴侶」形象一起上談話性節目,太太林秀琴也幾乎變成通告藝人,經常單獨在電視上大談婚姻趣事。因此,這是名人「醜聞」,是台灣偽善社會中媒體為銷售所賣弄的「色煽腥」,是為短期利益向人性醜陋面投降。
也因此,兄弟隊領隊「震怒」並扣薪十萬,看來是「誤會」。畢竟這回陳致遠是身為名流,所以才上報,並非以職棒選手的角色被「道德審判」。即是,在當下台灣中,本土職棒球員的「男女關係」並無被報導的「價值」,還有好多有名人士的下半身更引人入勝。
反觀,在洋基被再見幾天後,主將基特(Derek Jeter)因為忘了幫「兩」位辣妹付停車費,結果被外界得知,他疑似昨晚曾和她倆在高級飯店的「同一房」一塊玩樂。雖然美國職棒對美國社會的影響力,遠大於目前台灣職棒對台灣社會,基特本人也是超級人氣選手,兼成功打入紐約上流的知名人士,但是這消息並未被主流媒體大書特書,只是被當作花邊新聞處理。事後,洋基隊對此也無表示,其老闆和總經理忙著真正「該做」的事(調整人事圖再起),並未隨之起舞。
沒錯,陳致遠已婚,基特未婚,可是基特並非首次,他早被洋基老闆冠上「派對動物」且花名在外,他的名字經常和當紅女明星連結一起。所以,若以瘋狂台灣的尺度,名人基特這「不專一」態度,早被貼上「感情不忠誠」標籤,報紙、週刊將死盯著不放,頻頻以放大鏡檢視他,然後以他偶爾被拍到的奇怪表情做封面,配上華文中最尖酸刻薄字眼當標題,最後內文再附贈一長串的「緋聞表格」以嘲諷。
類似事件卻被評價不一,台灣要求「公眾人物須身為表率」實為禍首,這沈重道德壓力對名流不公平,也對一般人不公平。因為名人之所以有名,有其特殊之處,並不表示他們是全方面,或都是沒有七情六慾、絕不會犯錯、不可能存在的聖人。一般人也很累,那麼多「虛假」偉大典範在面前,自己根本做不到,只會徒增挫折。所以,大家理智上都知道不可能有完人存在,卻又不敢拋開這文化控制,於是就期待名人面具被搓破,以滿足自己內心黑暗面,媒體為何能藉著「負面」新聞賣錢,即是來於此。
不過,陳致遠事件中藉此獲利的還有兄弟隊。過去曾風光一時的兄弟隊,藉由這一「抱」,稍微回了魂。兄弟這次四重獲利,先是不花錢就上頭版,宛如過氣藝人搏版面,而且不用走光或露點。再來是扣錢,節省開支,配合其長期不投資又不賣掉的「兩不政策」。第三是呼應八卦,跟上潮流。第四附和假道學,和陳只是專業的勞雇關係,卻擔任起道德法官去處罰他,獲得虛偽名聲。
後來,陳致遠事件也沒有下文,因為他終究不是最有名,而台灣社會也每天都有其他名流接力被「揭穿」,只是在這新聞中,文化醬缸、球星價值、職棒經營等,這些真正核心問題依舊船過水無痕,無人去在意。
本文原載於TaiwanNews 2007.10.23第313期(黃冠雄/邊邊角角棒球論壇成員)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