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載於UDN 聯合新聞網 2008/12/12(胡立寧/邊邊角角棒球論壇成員)
歷經「裁員風波」後的中華職棒,雖然縮減至只剩四隊的規模,但是每隊的比賽場數卻不減反增。根據最新出爐的賽程規劃,明年的例行賽,各隊將各出賽120場,以一週五戰的方式進行。對於人力資源一向「能省就省」的球團來說,該怎樣去面對這幾十場「加班」的例行賽,將是極為嚴苛的生存考驗。

面對新的賽制,除了球季開始後的球員調度非常重要之外,對球員來說,如何在自主訓練和春訓期間,把能量儲存到足以承擔120場比賽的負荷,也是相當重要的課題。而在教練這方面,更必須審慎安排每個選手在球隊中的位置,並且擬定全盤的作戰方針,才能讓球隊有足夠的續航力,打完明年球季的持久消耗戰。

從投手的層面來說,一週五場的比賽至少要有五名先發投手,所以在投手的安排上鐵定比過去吃緊,而且在密集出賽的情況下,牛棚中勢必要準備更多穩定而耐用的中繼、後援投手。尤其當比賽一週接著一週進行時,如何避免自家投手因為持續的出賽而受傷,導致調兵遣將時捉襟見肘甚至無兵可用的窘境,更是教練團要隨時觀察的重點。

至於在打擊和守備方面,頻繁的出賽雖然可以讓揮擊與傳接球的手感維持穩定,但是如果球員們沒有調整好自己的狀況,在體能上極可能無法應付漫長賽事的挑戰,而必須靠意志力苦撐,只要一個不留神,因疲勞而導致受傷的機率必將大增,對球隊的戰力立刻就會造成損傷。

因此,面對這樣密集的賽程,是否能提供足夠的兵源補給,就成為各隊力爭上游避免落後的關鍵。但是,從今年的狀況來看,對主張「精簡人事」的興農牛和兄弟象來說,除了固定的投手群和先發九人名單以外,還有多少選手能夠隨時稱職的替換上陣呢?對於明年的120場硬仗,他們是否打算繼續「精簡」下去,能撐多久算多久,甚至戰到最後一兵一卒也在所不惜?

其實,賽事越密集,就越顯得二軍的重要。成立二軍的目的除了育成新血外,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提供一軍後勤支援,一軍缺人手時可以派兵支援前線,主力球員受傷時也能獲得喘息的空間。當然,若組成二軍,球隊經營成本一定會增加,但是如果希望職棒能夠永續發展,就不能把球員當成「消耗品」,而必須要學會如何保護這些寶貴的資產。只是,這些大家都明白的道理,拒辦二軍的那些球隊為什麼永遠想不透?

展望明年,如何讓120場例行賽能夠場場都精采,進而吸引更多球迷來支持中華職棒,絕非一句「共體時艱」就可以矇混過關,如果倖存的四隊不趕快從現在起未雨綢繆、加緊準備的話,屆時能不能有始有終撐完120場,答案恐怕不太樂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