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原刊載於中國時報 浮世繪 2006/9/29(黃冠雄/邊邊角角棒球論壇成員)
於距離刊出日期已兩年,有時效性的問題,這點還請讀者見諒。
今晚衝著陳金鋒,我踏進新莊球場。平常連電視都懶得看,相隔多年,總算再度回到現場。雖知過去的單純已不在,但或許想挽留那逝去的青春,找回最初的感動,我選擇坐在左外野。而一進場內,眼前的畫面是轉播時少有、屬於外野的視角,我瞬間站定,目光游移,試圖尋找那十多年前曾在此吶喊的我…。

然而,很快地,殘酷的現實迅速敲碎幻覺!雖比賽已開打,觀眾卻是小貓兩三隻,加油聲也顯得有氣無力,看來回憶縱使再美好,青春小鳥一去不回,初戀的甜美似乎也跟著靜止在那狂熱的九○年代。

好吧!既來之則安之,反正事前就設定起碼要給金鋒「帕婆阿」,其他就無所謂了。突然,想到本官是一路風塵僕僕趕來是也(KERORO句型),可還沒用餐呢?於是四目張望搜尋賣便當的人,但不會吧?經再三確認,整個外野觀眾席居然沒有任何吃的東西可買!

難道,今天整場都不吃,這…這是什麼特殊的活動嗎?特立獨行全地球的台灣職棒,又有什麼超越正常人理解範圍的新花招嗎?是「飢餓三十」球場篇,邊禁食邊看球,體會飢民的痛苦嗎?「林杯」那會按呢「雖小」,幾百年才來看球一次,還刻意選熱門的熊象戰,沒想到遇上的竟是這種淒涼場面。

就在心裡一陣嘀咕時,我卻看到內野有觀眾拿著便當大啖,原來只是外野沒賣吃的,不像以前會設「分店」。不過,為了怕虧本順便節省人事費用,坐外野的人就必須活該挨餓嗎?「那為何不乾脆只賣內野票,還可省下外野所有開支!」罵歸罵,肚子還是要填飽,只好不情願地走出球場,去超商買便當。

想起過去,舊台北球場的外野食物可不只有便當,炸雞、披薩、香腸、黑輪、蠶豆酥、冰淇淋等,既豐盛又方便,當然我也知道現在內野買得到滷味,但大多定點在某區販售,少見早年的小販沿走道叫賣,看到電視裡日本職棒有辣妹揹著啤酒機移動,實在是既懷念從前又羨慕別人!

既然職棒賽大多是在晚餐時刻舉行,「吃在球場」已是棒球的一部分,是傳統、是故事、更是一種文化,連撿到邦茲(Barry Bonds)破紀錄全壘打球的球迷,都是在買餐點的走道上意外喜從天降,為何台灣球迷就沒有這種福份?況且台灣最自豪的就是「吃」,王建民最懷念的也是家鄉小吃,如今連坐在外野大飽口福的樂趣都被剝奪了,真是愈想愈不是滋味!

我拿起外頭買回來的便當,走向過去最常坐的外野第一排,大學時加入啦啦隊的我,曾一邊揮大旗,一邊快速扒飯,渴了就猛灌礦泉水,偶爾還回頭看看有無點心可買。如今,吃著更精美的米食,坐在更舒適的座椅上,身旁卻空無一人,猛回頭也只看到孤寂的月掛在天上…。

「辣妞」(La new)防守了,金鋒拎著手套來到左外野,我好整以暇,慢慢放下便當,不急不緩地喊著:「金鋒加油!」他抬頭笑了一下,看來今晚我沒白跑一趟了。

但,真的好懷念,那些個在左外野邊吃邊看球的日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