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原刊載於UDN 聯合新聞網 2008/12/4(章瑋/邊邊角角棒球論壇成員)
台中市長胡志強日前在議會接受質詢時,提出了用市政資源去經營職棒隊的構想。雖然胡市長的提議未能實現,後來決定改為市府每年贊助興農牛隊一千萬元,但是政府首長想讓地方人民享有屬於當地職棒隊的這份心思,是值得鼓勵的。

中華職棒終究是一個私人營利企業,所以台灣的地方政府對職棒球隊的歸屬感始終都不是那麼強烈,再加上台北地區掌握了數百萬的人口優勢,所以各隊都不願輕易放棄台北這塊可觀的市場。而胡市長日前所提出的這個想法,其實正好點出了中華職棒一直以來無法落實的「屬地主義」概念。

所謂的屬地主義,在國外早已實行多年。舉例來說,在加拿大的溫哥華地區,只要是愛看體育的人,90%是當地冰球隊溫哥華加人隊(Vancouver Canucks)的球迷。就算加人隊歷經多次擁有權轉移(其中曾被賣給美國商人),球迷們還是死忠的支持加人隊。原因不外乎這支球隊已經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份,無論球隊的老闆是誰,或是成績如何,溫哥華人支持溫哥華加人隊的心都不會動搖,這就是職業球團在成功的地方化後,所帶來的長遠利益與商機。

而身為台灣第三大都會區的台中,要落實屬地主義這個概念的難度,其實並不如大家想像的高。台中市大約有100萬的人口,如果再加上台中縣,整個大台中地區就有250萬人左右,這比起國外許多小市場職業球隊,具備了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市場潛力。像溫哥華大約只有200萬人左右,可是加人隊卻能在NHL(National Hockey League)經營得有聲有色,每年季賽門票幾乎都一票難求。

話說回來,在中職,興農牛隊的球衣上就繡著「台中」兩個字,面對唾手可得的大台中市場,實在很難想像興農牛隊竟然至今仍無法深植台中民眾的心中,取得當地人的認同,不禁讓人懷疑興農球團經營的方式是否過於粗糙。

如果要建立屬地主義,首先要從冠軍隊與地方的關係經營開始說起。在國外,如果一個城市的球隊拿下冠軍,當地一定會舉辦類似遊行的慶祝活動,好讓居民們一起分享在地球隊奪冠的喜悅。而在台灣,除了該球團的相關企業有一些促銷活動外,地方上完全無法看到當地人因為該球隊奪冠而衍生的任何榮譽心與認同感。

就以近3屆的中職冠軍隊伍來說,統一獅和La New熊是否有在主場所在地台南和高雄,舉辦相關的慶祝活動?當他們拿到冠軍時,是否有將喜悅進一步帶回根據地,與當地民眾分享?這對球隊與地方政府而言可能只是一小步,卻是企業想要讓球隊深耕於地方的一大步。

再者,如果地方首長能夠帶頭響應職業運動,不但可以活化群眾對職業運動的熱情,也可以凝聚當地人民的向心力。當年溫哥華加人隊和卡加利火燄隊(Calgary Flames)在季後賽廝殺時,兩地的市長都曾誇下豪語,直言如果該市的球隊無法晉級的話,其市長就會到另一城市義務鋪馬路一天。相同的舉動若是發生在台灣,必會被解釋成政治作秀,可是卻會在無形中激發起兩市對自家球隊的認同感與支持度。這不僅能炒熱賽事的熱度,新聞指數也會相對攀升,帶來的是廣大的宣傳效果與周邊商機。不過地方首長說到就要做到,就像當屆季後賽,溫哥華被卡加利淘汰後,溫哥華市長Larry Campbell也就守信用的去卡加利市當了一天馬路工人,十足凸顯了球隊在地化後對當地的影響力與重要性。

在胡市長提出用政府資金來幫助職棒之際,中職球團老闆們是否也想過屬地主義的重要性?如果一味的只是用「台灣市場不大,不適合在地化」的理由來敷衍,溫哥華加人隊的例子是否值得供球團老闆們參考?台灣擁有2300萬人,和加拿大的總人口2700萬相差不多,而在加拿大,目前就有6支職業冰球隊,以中職目前的4支球隊而言,每一支球隊都可以分享到相當可觀的資源,就看中職老闆們有沒有決心而已。

冰球是加拿大的國球,而棒球何嘗不是台灣的國球?如果加拿大可以,為什麼台灣沒有辦法做到?胡志強所開啟的,只是一個初步的視窗,如何讓屬地主義在台灣落地生根,正考驗著中職球團老闆與地方首長們的智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