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職棒上半季已經塵埃落定,太陽金剛分居最後兩名並不意外,反倒是吃下選秀狀元潘威倫的統一,竟然跌至第四名,比較讓人不解。最詭異的是,獅隊的戰績並非球季一開打即開低走低,而是在球季中途如隕石墜落般瞬間崩盤,從一馬當先到節節敗退,不過幾週光景,個中原因實耐人尋味,有必要加以深究。



綜合各家的說法以及獅隊球團的自評,普遍都將戰事失利的主因歸咎於:游擊手「苦瓜」許聖杰因傷缺陣,導致內野守備的重心被掏空,造成失誤連連,予敵軍可趁之機,也影響己隊軍心士氣,終兵敗如山倒,與上半季冠軍漸行漸遠。統一領隊許哲輝因此對當初不慎「間接加害」許聖杰的興農牛頗為不滿,一度放話要牛隊將張家浩借給統一,補償獅隊的損失,直到「苦瓜」傷癒歸隊再奉還。凡此種種均顯示出,統一對自身的結構性危機根本缺乏通盤的瞭解,纔會以責備他人來規避內省!

 


損人不利己,牛何「苦」


其實,許聖杰的受傷,牛隊是一點責任也不必負,因為球員本身下班後就有社交的權利!除非許離開球場後與黑金掛鉤,否則他想與誰吃飯,是他個人的自由,別人休想干涉,不能因為許與興農球員共進宵夜後出了車禍,就怪牛隊暗中搞鬼牟取私利,眾多證據也直指車禍事件純屬意外,並非興農球員故意讓許受傷。再說同車三牛將是興農三大本土投手蔡仲南、何紀賢和余文彬,牛隊有可能冒著三名主力投手也跟著受傷的風險「豪賭一把」,將許送進醫院嗎?



須知,興農兵源比統一還精簡,即使以「自傷一個交換敵傷一個」,都不見得划算,完全沒有道理這麼做,而興農的敵手也不止統一,就當時的戰況而言,若兩敗俱傷,彼此耗弱戰力,在旁虎視眈眈的中信鯨絕對會坐收漁翁之利,牛隊當然不會笨到為人作稼!許領隊或因目睹獅隊先盛後衰,拱讓領先優勢,又湊巧被「把許聖杰拖下水的牛隊」給撿了個大便宜,纔會心有未甘,脫口而出以張家浩當人質的說法,只不過這種「趕三點半軋頭寸」的急就章念頭,並無助於抒解「獅隊在人事佈局上所犯下的戰略錯誤」於萬一!


重投輕野,自食「苦」果


職棒的經營必須考量風險控管。站在球員的立場,當然要靠實力讓球隊不能沒有他,反之,就球團的利益而言,則不能坐視任何一名球員可以動輒主宰球隊的勝負,當年放水事件之所以愈演愈烈,就是球團遍尋不著戰力足以適時替補問題球員的二線選手,導致球隊被球員予取予求,終一發不可收拾。



許養傷期間意外暴露出統一內野防線的脆弱不堪,雖說後遺症並不等同於往昔球員拿蹺要挾球團,但其殺傷力之大幾沒兩樣,則殆無疑義,而此問題的癥結應源自於,獅隊多年來奉行不渝的選秀政策明顯呈現「重投輕野的偏差/失衡現象」!



投手是棒球場上損耗率最高的頂級軍需品,世界各國職棒球隊皆苦於找不到耐操好用拚第一的強投,獅隊自無法例外。可惜台灣的棒球環境充斥短線操作的速食文化,很多資質甚佳的年輕投手都在養成過程中慘遭過度使用,前仆後繼毀在三級棒球的冠軍神話裡,即使晉身成棒階段,手臂報廢者不知凡幾,能被國家代表隊再萃取的剩餘價值已極為有限,赴美發展的郭泓志、曹錦輝和王建民接踵在異鄉挨刀休戰,就是最好的例子。



號稱選秀狀元王國的統一隊因深諳此道,當然會在有限的人力庫藏股裡儘量挖掘堪用的投手,將球團未來榮枯之所繫近乎孤注一擲,全數押寶在所謂的業餘強投,吳俊良、曹竣揚、曾翊誠、沈柏蒼及潘威倫等人,就是依循這套邏輯,頂著狀元郎的冠冕,獲獅隊青睞,公開招親為駙馬爺,但軍容壯盛的投手戰力並未反映在戰績排行榜上,做出相對的回饋,反倒是,高掛免戰牌者有之(吳俊良),出走和蕃者有之(曹竣揚),韜光養晦者有之(沈柏蒼),名實不相符者有之(曾翊誠)………



久而久之,投手的補強變成一個惡性循環的無底洞,吸光了所有的資源,但球隊整體的數字績效卻未大躍進,一個理論上完全站得住腳的專業考量,竟然在殘酷的現實面「產出」(output)弔詭的品管誤/落差,何故?「政治不正確」(political incorrectness)的慘痛代價也!



人事策略,雜亂無章



因為近年來統一持續將「網羅並培育新秀投手」列為最優先的人事政策,造成野手的組織架構呈現以下幾項特點:

(一)先發陣容以「境外移入者」為主,正統嫡系子弟反淪為配角:一壘手王傳家因管理問題遭興農釋出再轉投統一;二壘手吉見宏明是日本原裝進口的外籍洋將;游擊手許聖杰係味全解體後被獅隊接收的一級戰將;左外野手林鴻遠結束浪跡鯨牛的顛沛流離歲月,落腳統一找到歸宿;右外野手陳連宏從中信遷籍獅隊,也是新來的轉學生。這些非屬統一自創品牌的「庶出」型主力,形同「外來政權」,壟斷中心打線,負責供輸獅隊的長程砲火,把統一自行召募的儲備幹部如曾揚志、黃信福及柯建鋒等打入冷宮,又因出賽機會不成比例,使得「外來的先發與嫡系的板凳」兩者之間的戰力差距愈來愈懸殊,一旦主將缺陣,對球隊的傷害和破壞力也遠較他隊嚴重,許聖杰事件鐵證如山,就是最好的例子。



(二)老法統何去何從問題,處置失當:統一被外界公認為「資源最豐富的球隊」,但有道是「不患寡,患不均」,這正是獅隊的罩門所在,分配失衡!



其中最大的敗筆是,錯估換血時機已趨成熟,在明日接班梯隊猶含苞待放之際,即提早逼退羅國璋和陳琦豐兩大內野老將,導致「苦瓜」事件爆發後,適任的替換人選難覓,全隊陷入一片恐慌、不知所措的窘境,完全不像一支「危機處理經驗應有兩把刷子」的老字號職業球隊!此外,羅敏卿兼任打擊教練一職也有待商榷,他還想打,也還能打,就不該讓他挑起指導後進打擊技巧的重責大任,應該把他放在板凳,扮演「關鍵一擊,扭轉乾坤」的專業代打角色,彰顯他對球隊的最高價值,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蠟燭兩頭燒,兩邊一起消耗,什麼都做不好」!



(三)救火隊從缺,火燒屁股乾著急:廿一世紀的後現代職業棒球,球團經營的分工策略愈來愈精細,球員屬性的工具化色彩也愈來愈鮮明,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所謂的「第十人」( utility man)之運用,這種選手被定位成「哪邊需要他,就往哪邊塞」的活棋,其普遍性特徵包括「腳程快,內外野兼修,守優於攻,打擊可能左右開弓,戰力水平介於先發和板凳之間」,其存在意義乃「專供總教練在場上緊急調頭寸之用」,每支球隊都應該也必須自備這樣的消防員,隨時待命馳援滅火,為球隊保住最後的勝利。當下的興農、兄弟和中信都已略具「第十人」的概念性雛型,張家浩、陳懷山和紀俊麟等三人,在其所屬球隊就是扮演此類角色,唯獨統一沒有這樣的機制,獅隊也因此在「苦瓜」危機中遭受無可彌補的重傷害!其實,統一陣中人才濟濟,不乏「第十人」的種籽球員,但純就個人條件而言,吳佳榮最值得栽培,因為他是外野手出身,現在又被改造成內野手,獅隊應打鐵趁熱,把他特訓成全方位的「第十人」,未來再遭逢「苦瓜」事件的翻版,「第十人」就可以頂上一陣子,緊守防線以免潰堤。



(四) 用錯誤的方法解決錯誤的問題,不可原諒:


同一體系的職棒球隊不應提出「借將之議」,因為比賽本身的真實性非常重要,若張家浩借給統一,不久之後又歸還,那他到底是哪一隊的人?向哪一隊負責?面對興農時發生失誤,統一球迷會怎麼想?這樣的比賽與收黑錢打假球有何差別?



以往的借將是跨體系的,兩隊不會直接交手,也不會有利益衝突,例如牛隊與道奇合作,道奇支援興農洋將和外籍教練,這種交流並無損於兩邊的形象,也有助於雙方瞭解對方的需求,增進彼此之間的情誼。



獅隊應該用交易的方式,讓張家浩變成自己的人,纔能維持比賽的公平性與公信力,只要交易一完成,張家浩的身份獲確定,就不會有所謂的認同問題,統一也可以高枕無憂,不必擔心他是否「身在曹營心思漢」了。



職棒統一,任重道遠



台灣的政經大餅向來重北輕南,即使層次低如國民休閑娛樂之所繫的職棒運動也無法例外,兄弟象雖獨霸球迷市場,仍固守台北,不輕言南遷,就是具體明證。統一是南台灣最具威望的傳統職棒勁旅,絕對有實力再度奮起,和兄弟隊一較高下,來個「南北大對抗」,打破社會資源分配老是「北強南弱」的窠臼,獅隊若能體認這項不可能的任務乃其責無旁貸的使命,在球團經營的眉眉角角各方面,就應高舉改革者的旗幟,戰戰兢兢臨淵履冰,以更周延的考量,來決定週邊諸事務的進退依據,也唯有如此,獅隊纔能更上一層樓,打造南霸天的不朽功業,在台灣職棒的百年大計歷史進程中,勉力維持南北均勢,與兄弟平起平坐!


本文原載於TaiwanNews 2003.7.10~2003.7.23第89期(黃冠雄/邊邊角角棒球論壇成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