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夏,台灣赴美參加少棒小小聯盟(Little League)比賽、場地在威廉波特的球隊中,有位選手叫王「朝」民,與「王建民」只差一個字。如此有新聞賣點當然會被美國記者發現,他們詢問建仔後,建仔笑著表示兩人不是親戚。不過,一旁的洋基隊友好奇建仔小時候有無去過那時,卻因此意外揭露了王建民與台灣少棒聖地--威廉波特--的關係,這其中夾雜著連串地有趣巧合,即便……建仔的答覆是沒去過。
話說,這次賽事中各隊小朋友都被電視轉播單位詢問心中的偶像球星是誰?當然,毫無意外,台灣陣中大多數小將都想做下個「王」。可是,在回答當下,他們應該不知道其實建仔哥哥不曾在這小小年紀曾親臨,而且如同現在洋基隊友問建仔小時候球技如何時,他自己說以前沒有很厲害一樣,還好小建仔沒這麼優秀,不然,也許大建仔就沒有機會去美國,如今也不會成為那些小將的英雄!
歷史就是如此弔詭!
雖然在王建民火紅的當下,「威廉波特」彷彿天寶遺物,很多新球迷並未耳聞,然而它卻是台灣現代棒球的濫觴。台灣先有七零年代少棒熱,才有以後的本土職棒,也才有眼前的「台灣之光」。當年不理性狂熱,把夏令營的聯誼少棒賽當國家大事看待,卻意外造就了之後的棒球大風潮。這其中,半公開的秘密就是台灣少棒一直在傷害小朋友身體與為拿冠軍不擇手段的黑霧中閃閃躲躲,直到九零年代,台灣才漸漸使少棒回歸「快樂打球」。
不過,由於台灣小孩曾數度痛宰美國小孩,所以老美對台灣棒球最初、最深印象是威廉波特的那一幕--看起來像國中生的台灣小孩,頻頻投出犀利變化球,讓小白與小黑連球都碰不到。因此,美國人一直有個疑問:「這些天才少年長大後去哪?怎麼沒打大聯盟?」
這懸案直到零二年才有了初步解答,曾於九零年去威廉波特的陳金鋒現身大聯盟,但是真正讓老美滿意的卻是三年後的「王建民」。即是,慶幸建仔打少棒時,台灣已放下重擔,使得他並沒有被因此操壞,這反使建仔長大後,能夠在真正戰場--大聯盟中證明「台灣棒球」確實有兩把刷子,不是鬧劇,間接「正名」了台灣棒球。即是,王建民沒去威廉波特,卻因此旋風而投身棒球,並在長大後以球技說明了那威廉波特故事中屬於台灣的那部分,並不是個歷史的突兀!
然而若再去細想,台灣棒球是真的有料,建仔的出現終於使得這「真相」大白,那又為何這解答要三十餘年後才出現?難道只是單純地王建民少棒時手臂沒壞,那些「威城少年」全都早夭了嗎?若建仔沒被洋基隊簽下,這「台灣謎團」會撥雲見日嗎?
所以,與其說台灣棒球不簡單,應該說是有潛能,所以會在少棒嶄露頭角,可是台灣棒球終究不能靠著如此短利的操作更上一層樓。於是,此「威廉波特效益」就一直停留在普及台灣棒球文化與製造人才上,直到美國職棒認可東方人能耐,開始在台灣尋才,然後透過小聯盟訓練這些明日之星,「製造」了個王建民,台灣棒球才又有了新的篇章。更真實地說,現在的建仔除了「出生地及啟蒙:台灣」之外,其他都是美國加工的,沒有球探慧眼以及小聯盟磨練,建仔不是建仔。
不過,就算「台皮美骨」又如何?在這全球化時代,台灣藉著「台灣之光」發光,比當年威廉波特更亮,反而是更棒的事!。
那麼,回過頭來,那些台灣少棒員的夢想也算正確,畢竟去不去過威廉波特是小事,長大後,待在哪才重要!
本文原載於TaiwanNews 2007.9.18第308期(黃冠雄/邊邊角角棒球論壇成員)
話說,這次賽事中各隊小朋友都被電視轉播單位詢問心中的偶像球星是誰?當然,毫無意外,台灣陣中大多數小將都想做下個「王」。可是,在回答當下,他們應該不知道其實建仔哥哥不曾在這小小年紀曾親臨,而且如同現在洋基隊友問建仔小時候球技如何時,他自己說以前沒有很厲害一樣,還好小建仔沒這麼優秀,不然,也許大建仔就沒有機會去美國,如今也不會成為那些小將的英雄!
歷史就是如此弔詭!
雖然在王建民火紅的當下,「威廉波特」彷彿天寶遺物,很多新球迷並未耳聞,然而它卻是台灣現代棒球的濫觴。台灣先有七零年代少棒熱,才有以後的本土職棒,也才有眼前的「台灣之光」。當年不理性狂熱,把夏令營的聯誼少棒賽當國家大事看待,卻意外造就了之後的棒球大風潮。這其中,半公開的秘密就是台灣少棒一直在傷害小朋友身體與為拿冠軍不擇手段的黑霧中閃閃躲躲,直到九零年代,台灣才漸漸使少棒回歸「快樂打球」。
不過,由於台灣小孩曾數度痛宰美國小孩,所以老美對台灣棒球最初、最深印象是威廉波特的那一幕--看起來像國中生的台灣小孩,頻頻投出犀利變化球,讓小白與小黑連球都碰不到。因此,美國人一直有個疑問:「這些天才少年長大後去哪?怎麼沒打大聯盟?」
這懸案直到零二年才有了初步解答,曾於九零年去威廉波特的陳金鋒現身大聯盟,但是真正讓老美滿意的卻是三年後的「王建民」。即是,慶幸建仔打少棒時,台灣已放下重擔,使得他並沒有被因此操壞,這反使建仔長大後,能夠在真正戰場--大聯盟中證明「台灣棒球」確實有兩把刷子,不是鬧劇,間接「正名」了台灣棒球。即是,王建民沒去威廉波特,卻因此旋風而投身棒球,並在長大後以球技說明了那威廉波特故事中屬於台灣的那部分,並不是個歷史的突兀!
然而若再去細想,台灣棒球是真的有料,建仔的出現終於使得這「真相」大白,那又為何這解答要三十餘年後才出現?難道只是單純地王建民少棒時手臂沒壞,那些「威城少年」全都早夭了嗎?若建仔沒被洋基隊簽下,這「台灣謎團」會撥雲見日嗎?
所以,與其說台灣棒球不簡單,應該說是有潛能,所以會在少棒嶄露頭角,可是台灣棒球終究不能靠著如此短利的操作更上一層樓。於是,此「威廉波特效益」就一直停留在普及台灣棒球文化與製造人才上,直到美國職棒認可東方人能耐,開始在台灣尋才,然後透過小聯盟訓練這些明日之星,「製造」了個王建民,台灣棒球才又有了新的篇章。更真實地說,現在的建仔除了「出生地及啟蒙:台灣」之外,其他都是美國加工的,沒有球探慧眼以及小聯盟磨練,建仔不是建仔。
不過,就算「台皮美骨」又如何?在這全球化時代,台灣藉著「台灣之光」發光,比當年威廉波特更亮,反而是更棒的事!。
那麼,回過頭來,那些台灣少棒員的夢想也算正確,畢竟去不去過威廉波特是小事,長大後,待在哪才重要!
本文原載於TaiwanNews 2007.9.18第308期(黃冠雄/邊邊角角棒球論壇成員)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