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原刊載於新新聞周刊 2008/6/5(鄭浩/邊邊角角棒球論壇成員)
代跑的任務是什麼?答案很簡單,就是利用腳程,在比賽後段雙方比數膠著時全力搶分。如果以此為評分標準,那麼五月下旬的道奇與小熊之戰,胡金龍的表現顯然不及格。

八局上,老將肯特安打上壘,落後一分的道奇燃起希望,胡金龍以代跑身分上陣,下一棒坎普擊出右外野二壘安打,金龍猶豫了片刻才起跑,結果只衝到三壘,錯失跑回追平分的大好機會。

這次過於謹慎的跑壘,連一向好脾氣的總教練托瑞都忍不住大嘆可惜,然而小胡卻為自己確定是安打後才起跑的判斷辯護:「如果這一球被接到,而我又提前起跑,那就糟糕了。」

為什麼許多國內球迷在踏入大聯盟的新大陸後,從此不再回頭眷顧家鄉的職棒賽?「第一局就觸擊、動不動就趨前守備、終結者第七局就被送上前線、比賽節奏緩慢、受傷的選手還要硬著頭皮上場…」失去耐性的球迷馬上會搬出一堆理由。簡言之,因為太過重視勝負,所以才會不斷上演如此保守的比賽劇情。

胡金龍沒有打過台灣職棒,但是他在這次代跑任務中,短短幾秒的直覺判斷裡,卻依稀流露出「因怕輸而想太多,不敢放膽一拚」的拘謹性格。畢竟他一直到青棒階段,接受的都還是台灣基層的傳統訓練模式與價值觀,身體裡流的依然是相同的血液,即使身處異域,在面臨「前進或死亡」的瞬間抉擇時,內心深處的基因庫隨即傳達出「保守一點比較安全」的指令,完全忘記了代跑的責任與教練的託付。

又或許,身為唯一在大聯盟奮戰的台灣野手,季初還沒完全準備妥當就進入二十五人名單,導致他陷入空前的打擊低潮,因而變得如此患得患失,自己加諸於自己的沉重包袱,更影響到他對於起跑時機的判斷,結局就是留下了一個要命的殘壘。

其實,不只是胡金龍,就連已經在大聯盟站穩腳步的王建民,又何嘗沒有被保守的思維搞得綁手綁腳的?每當壘上有人,擔心這個擔心那個的建仔就會開始分心,害怕失分的結果就是姿勢走樣,愈想投邊邊角角反而愈容易失控。因此,說建仔在大聯盟洗禮下,依然未能掙脫年少時深植於腦海裡的「錦標取向」陰影,並轉化衍生為如今在投手丘上的無形枷鎖,應該不為過吧!

不過,還是有例外。郭泓志就是。從他當年自中華青棒隊「叛逃」的例子,不難理解現在的他硬碰硬對決的豪邁作風,早就有跡可循。也唯有如同革命般的叛逆天性,才能把保守的陰霾一掃而空,用一次又一次的三振,為歷經多次手術的自己,清出一條康莊大道。

同在大聯盟奮鬥的金龍與建仔,能否從郭泓志的例子裡獲得一些啟發?除了表面上「不屈不撓」的硬頸精神,骨子裡「敢拚敢衝」的開放心態,更是值得學習的榜樣。或許下次金龍代跑時,可以更勇敢地拔腿直奔,別再讓血脈深處的一縷心結,阻礙了自己前進成長的腳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