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原刊載於UDN 聯合新聞網 2008/8/19(高莉雅/邊邊角角棒球論壇成員)
「北京奧運末代棒球現場直擊」(四)
連續輸了四場球,中華隊在台灣被大家罵翻了,但現場的加油團球迷,說氣很氣,罵也照罵,卻對中華隊多了幾分諒解。
在北京的這幾天,加油團可真的累壞了。正中午的比賽,五棵松球場炙熱難耐,莉雅竟被曬到二度灼傷,還起了水泡。可想而知,中華隊要密集出賽,跟眾多強隊(包括中國在內)連續周旋那麼多天,壓力有多大,體能上的消耗又有多累?
五棵松球場豔陽炙人,看我笑得雖然燦爛,可是人快被烤乾啦。圖片/高莉雅提供 |
中華隊用盡疲累,卻換不到勝利,讓「同處異地,齊心對外」的加油團,都心有戚戚焉,也就更不忍苛責了。
而反過來說,這幾場比賽的結果,雖然讓人無奈至極,甚至有椎心刺痛的感覺,但莉雅之所以哭不出來的另一個「正面」因素可能是,其實看台上所呈現出來的各國加油文化面貌,果真大相逕庭,只要稍微用心觀察一下,再彼此相互對照一番,就會發現其間殊為有趣,也就大大沖淡了輸球的不快了。
因為這幾場球賽都非常精彩,比賽張力很夠,敵我之間總是一來一往攻守有據,球迷也在現場看得「情緒為之沸騰,上下起伏波動」,整個好不刺激。尤其當中華隊在與其他各國比賽的時候,在看台上為中華隊加油的我們,也能順道和敵對的球迷「拚場」和「比劃」,連帶見識到別人所展現出來的不同的加油文化,更是視聽官能上的一大享受。
碰到像日本球迷這般旗鼓相當的加油熱力,或是與中國球迷互嗆口號與比賽氣勢,以及南韓球迷唱的那首「在世足賽期間,令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Korea加油歌等等,面向繁多且各個都堪稱一絕。
依目前的賽事進展看來,幾已無晉級複賽可能的荷蘭隊,其看台上的球迷人數本來就不多,也沒有什麼組織性可言,畢竟棒球在荷蘭並非真正的主流職業運動,所以他們加起油來,無啥口號和默契,顯然球迷文化尚有待開發。
太早到啦,觀眾席上還空蕩蕩的。圖片/高莉雅提供 |
而中國球迷畢竟有地主優勢,又不乏企業組織動員來的加油團體,彩球或加油棒也樣樣不缺,喊起口號更是整齊劃一,看似訓練有素,卻因剛剛才成軍,隊形還很鬆散,加上棒球在中國境內也尚未成熟到人人皆懂的地步,所以他們編寫的口號,以及加油的花招,都略顯單調和刻板無趣,加油的時機點也常抓不太準,所謂的球迷文化,當然也還沒真正養成。
而最精彩的「對決」就是來自於,台、日、韓等各自擁有自家職棒組織的三國加油團了。不僅都有大量的球迷,紛紛遠渡重洋來到現場(台灣約有千人左右,日本最是可觀,有近萬人之譜的運動迷來到中國),無形中也讓場邊加油團大車拚的過程和內容,提升至國家級啦啦隊大對抗的「競賽」般高水平。
有趣的是,儘管中華隊在台韓之戰中敗下陣來,但南韓加油團「坐鎮」現場,吆喝助威的人數,卻遠不及台灣球迷的三分之二,顯然台灣的死忠球迷是打贏這場比賽了。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