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原刊載於Taiwan News周刊 275期2007/2/1(林言熹/邊邊角角棒球論壇成員)
由於距離刊出日期已超過一年以上,有時效性的問題,這點還請讀者見諒。
美國職棒新年度的第一件盛事,名人堂票選已於日前揭曉,保有2632場連續出賽紀錄的鐵人Cal Ripken、八屆國家聯盟打擊王的打擊機器Tony Gwynn,分別囊括美國棒球作家協會98.5%、97.6%的高得票率(分居史上第三、第七),成為名人堂的最新成員。

同於1960年出生、終生都待在單一球隊(巴爾的摩金鶯、聖地亞哥教士)、同年退休的兩位三千支安打俱樂部好手,九零年代最重要的兩位棒球英雄,果然如預期獲得記者們的青睞,由於兩人的成績太過優秀,從未有人懷疑他們無法首次票選就進入名人堂,唯一的問題只是,兩人到底能拿多高票,是否有「白目」的作家不提筆圈選。

由於兩人高票入選是意料中的事,讓人毫無感覺,話題反倒落在前全壘打王Mark McGwire,連美聯社新聞的頭兩個字都以他的名字來開頭,不過,即便McGwire於1998年和Sammy Sosa全壘打競賽中,其照片和新聞還曾經登上遠在太平洋這端的台灣平面媒體頭版頭條,卻僅僅拿到23.5%的得票率,想要達到75%的門檻似乎難上加難。

近五年來,飽受禁藥疑雲纏身的大聯盟,在良心發現呼應社會大眾要求下,總算針對藥物濫用與類固醇展開嚴格的檢查,加上麥奎爾在奧克蘭運動家時的隊友Jose Canseco出書「Juiced」爆料,指出類固醇在球員當中相當普遍,並點名多名球星靠藥物幫助,還曾經親自替McGwire注射,引發國會關切。

只可惜,在2005年初眾議院政府革新委員會面前,萬眾矚目的McGwire卻不願意正面回答是否使用類固醇的相關問題,反倒以迂迴閃躲的方式,重複地說:「我不是來這裡談論過去」,導致形象嚴重受損,而到底有沒有用過雄烯二酮(androstenedione)卻始終沒有明確答案。

但別忘記,McGwire確實是天生神力,早在第一個完整球季的1987年,他就以創新人單季紀錄的49支全壘打,贏得美國聯盟新人王,此後一直維持著長打強手的威望,而主角之一的雄烯二酮,雖然被美式足球與奧運禁用,在1998年卻尚未列入美國職棒或是食品及藥物管理局的違禁品中,就規則而言,服用類固醇的McGwire其實並未違法。

只不過,就像1999年開始的道德外交,前智利強人皮諾切特在赴倫敦治病,被布萊爾首相的工黨政府發出逮捕令,差點被引渡至第三國受審,以及2003年美英以認為海珊有大規模毀滅武器為由,唱雙簧攻打伊拉克一樣,扛著「道德」大旗的聲音,有時候骨子裡卻一點也不道德。

同樣的,大聯盟在龐大的壓力下,突然正經八百起來,裝作事不關己、毫無責任,就如同Gwynn所言,此事「媒體知道、球員知道、老闆知道、每個人都知道,但卻什麼都沒說」。到最後,只好由美國棒球作家協會來動刀,來揮淚斬馬稷。

其實,就大聯盟也好、投票者也好,理應以棒球治理棒球,從棒球來看到底所有棒球人是否具備名人堂資格,若用「道德外交」、「道德審判」那一套,勢必會出現前後不一的矛盾,也對任何人都不利,而McGwire也因此可能連低空飛過的機會都沒有。

仔細想想,這麼道德的思維,名人堂要把門檻拉高,目的還是在防堵即將超越漢克阿倫755支全壘打紀錄的Barry Bonds,所謂「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在被Bonds打破後連單季全壘打王名號都沒的McGwire,自然成為代罪羔羊,既然名人堂已成為修道院,那還是就讓它維持修道院的「形象」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unhittables 的頭像
    unhittables

    ◆邊邊角角棒球論壇◆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