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原刊載於 新新聞周刊 1231期 2010/10/6 由於近來數起幼童性侵案件判決引起廣大爭議,為抗議這種離譜判案不斷發生,民間團體發起「白玫瑰運動」,要求「司法改革,淘汰不適任法官」,還號召群眾到凱道靜坐抗議。這訴求也引起馬總統高度重視,多次在公開談話中強調「司法固然要獨立,但也要能貼近民眾感受」。也因此攸關司法官退場機制的「法官法」草案,總統期盼能儘速完成立法。 事實上,法官的判決讓眾人不爽的案例層出不窮,你我相當熟知的職棒假球案例,便是經常上演「與民眾感受落差極大」惡質劇碼的舞台! 區區二十一年,中華職棒因為各種理由涉及打假球事件者不知凡幾,這些讓職棒蒙羞的人,無論其收受的金額有多少、或配合打了幾場假球、或如何因職務之便去影響調度而讓隱身在背後的指揮者得利,基本上,只要你承認了犯行,原則上就沒事,即使你堅不認錯,結果也只有兩個發展:其一是因為罪證不足不起訴,要不就是判個半年刑期,得到緩刑,真正入獄者少之又少! 也就是說,這些曾經嚴重傷害棒球運動的人,雖然離開了球場,轉換人生跑道,但真正為所犯的錯付出刑罰代價的人,很少,真的很少。這形成了一個非常不平衡的狀態:犯的錯很嚴重,但處罰幾近於零…我們的法官,悲天憫人的態度可以去開佛堂了! 假使「白玫瑰運動」印證了法官對性侵幼童案的無知無能,那麼法官在職棒假球案中屢屢示範怎樣搞「不符比例原則」的判決,涉案者事實上並未受到實質處分,也就等於宣告法律之於職棒假球,與法律之於性侵幼童案一樣,只是個毫無路用的紙老虎。 相對於案發當時的義憤填膺,為什麼人們又默許了法官如此輕判?答案是:時間。因為人們對傷痛的感應度,會隨時間的推移而加速淡忘,也間接助長法官判案脫離現實的乖離性,甚至根本就忘記案發當時心理遭受的衝擊有多大—當意氣風發的曹錦輝被揪出與組頭喝花酒、當黃金戰士陳致遠面對鏡頭雖不斷否認卻露出心虛不已的眼神…算了吧,他們已付出代價了…集體的鄉愿! 一開始鬧得滿城風雨的球場詐欺行為,人們可以因時間而淡忘,最後又忽略得很仁慈。難怪「法官是職棒假球案的無形幫手」成為一種社會默契,畢竟國家賦予你至高無上的權力,人民寄望你以法律告訴犯案者代價有多大,透過懲罰案例提醒仍在球場拚命的球員,你一旦走錯路,付出的成本有多高….但判決結果卻不是這樣,這與整個社會的認知相去何止千萬里? 「白玫瑰運動」早就該在棒球場發起了,不適任法官也早就在多次判例中被凸顯了,但球迷們終究沒採取這種抗議模式,法官們也就沒得到該有的輿論壓力,球員們涉黑的懲罰不過就是離開球場,下海撈幾把的後果看來也沒糟到哪去,如此惡性循環,等同於對黑道及犯案者的妥協,「殺一儆百」的效應出不來,爾後再發生假球案,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