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原刊載於 新新聞周刊 1191期 2009/12/30

對年輕一代的球迷來說,「李居明」這三個字的意義,大概就等於「前職棒球星與總教練」而已,頂多知道他有一個響叮噹的封號「棒球先生」罷了,至於他憑什麼擊敗台灣所有棒球名將,贏得這項至尊榮譽,以及他在球員時代究竟有哪些豐功偉業,可能就要請教老一輩的球迷,才能略知一二了。

台灣現代棒球的基礎與地位,是三十年前三級棒球隊南征北討紮下的根基,雖說當年棒球運動的發展因為被民族主義綁在一起而顯得扭曲變形,但是卻無法抹滅這群小球員們辛勤苦練的汗水。從少棒階段台南市巨人隊的威廉波特傳奇,到青少棒以至於青棒的「北華興、南美和」大對決,到現在都還令老球迷津津樂道,回味無窮。

身為「第一代台南巨人隊」成員的李居明,在同隊戰友紛紛離開球場或改掌兵符(如徐生明、葉志仙)之後,儼然成為少棒圖騰的最佳代言人,加上他也是華興、美和對抗時期的要角,升上成棒後又成為所謂「世界五強」的中華隊必邀常客,因此在職棒元年開打前,身負文宣重任的職棒公司,決定從四隊中圈選出一位足以彰顯「清新健康」形象的看板球星時,李居明遂脫穎而出。

「棒球先生」這個頭銜,就是這麼喊出來的。

然而,在享受了職棒興盛時期的短暫掌聲後,從台灣大聯盟成立那一刻起,似乎也開啟了李居明一連串不如意的坎坷路,先是陰錯陽差地離開了效命多年的兄弟象隊,從「象隊總教練接班人」淪為中職球迷恨之入骨的「叛將」,雖然他得以在兩聯盟合併後重返象營擔任教練,卻熬不過幾年光景,旋即接到解聘通知,一度成為申請補助的失業族,經過媒體報導後才「撿」到桃園航空城總教練的位子。

至於最新的發展,就是這陣子鬧得沸沸揚揚的「航空城事件」,因為替隊上疑涉職棒放水案的球員擔保,李居明成了棒協的代罪羔羊,被處以「禁賽一年」的重刑。雖然大家都知道明明是棒協「放水」在先,為了達成「籌組社會球隊」的上級交辦任務,大開方便之門讓「有問題」的職棒球員加盟業餘,卻在這些球員真的出了問題後,把責任全部推卸到總教練身上;但是李居明待人處事不夠謹慎圓融,以至於為自己惹上一堆麻煩,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試想,以堂堂「棒球先生」之尊,「三十三」這個背號早就應該在兄弟隊光榮退休了,結果象隊不但任憑這個號碼被後生小輩「撿來用」,連個最起碼的引退儀式也不給(李居明雖然在台灣大聯盟辦過引退儀式,但這個聯盟卻是許多球迷眼中不屑一顧的「偽政權」),如今委屈在業餘球隊擔任總教練,又莫名其妙地被顢頇的棒協捅上一刀,這一切,是「棒球先生」應該獲得的待遇嗎?

如果台灣將棒球視為「國球」,那麼棒球先生這四個字是不是等同於「國寶」?是不是應該贏得無比的尊榮與崇敬?然而,眼見李居明這幾年顛簸不順的境遇,不禁令人深深懷疑:究竟是李居明本人,還是台灣的棒球環境出了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unhittables 的頭像
    unhittables

    ◆邊邊角角棒球論壇◆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