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載於Yahoo運動新聞網 2008/12/31 

《大國崛起》系列探討(二)

或許是巧合,2008年兩岸棒球運動的發展,正所謂逕渭分明,中國大陸棒球聯賽的球隊組織,確定由六隊增加為八隊,而台灣的中華職棒則由六隊減為四隊。冥冥之中,北京奧運中華代表隊見負於中國大陸隊的安排,正巧給予台灣棒球運動一個警惕,同時也賦予中國大陸的棒球發展,邁向另一個階段的契機。

當然,中國大陸發展棒球運動,固然有其本身優點所在,如前瞻性的規劃、屬地主義的貫徹,以及集體式訓練的紀律等等,但卻也有他不足的地方,如賽制單調、球員薪資,乃至天候氣溫等等,這些優缺面向,待日後有機會再與朋友分享。

真正應該在乎的,是現在的棒協與中華職棒聯盟,真正清楚台灣棒球運動發展的「有利」與「不利」因素嗎?

台灣地理位置,在棒球運動發展上,明顯比中國大陸來得優勢多了。冬季除北部寒流來臨時天候濕冷,較不適合棒球比賽進行,但中南部氣候卻擁有了絕佳的競技條件。

中華職棒經常令輿論與球迷所詬病的二軍制度,不妨仿效美國大聯盟部分球團:另覓氣候適合的國家,辦理冬季聯盟,讓預備上大聯盟的球員,能在季賽前,維持既有的水準,與穩定訓練的成果。

台灣中南部即擁有如此的條件,若能整合各球團的二軍球隊、替代役代訓球員,另加入具水準的業餘甲組球隊,避開中華職棒例行賽,於每年十月至翌年一月進行季賽,不僅使各球團一、二軍能保持充沛的戰力,亦能使球迷延續關注球隊的動態,更重要的是讓球員都能維持一個實戰的舞台,將自我的球技,保持到最顛峰的狀態。

這種得天獨厚的天氣因素,是現在美、日、韓棒球先進國家所欠缺的優勢,中國亦是如此,所以您可想而知,東北各省至今,為何未在中國棒球聯賽範圍之內。

另外,台灣的經濟成就,對棒球發展亦是一有利的因素。眾所皆知,經營職棒球團經常虧損連連,因沒有企業在背後支持,就難以成就大事。在這裡,不得不數落職棒聯盟與政府一番了,幾近20年的棒球發展,為何國內知名大企業對贊助職棒或三級棒球發展,僅是寥寥可數,就那幾家規模不算大的企業呢?職棒聯盟與政府到底對棒球運動的擴展,是否盡了心力?

台灣過去20間正是資訊科技興盛的年代,每一家搞資訊業的,荷包無不滿滿,但無論是單一聯盟,或兩聯盟時代,卻僅出現米迪亞(賽亞科技)、台灣勇士(網客),對比這一、二年贊助職棒球團,相較鄰近的韓國,簡直小巫見大巫。

以南韓職棒為例,八支球團中,單單是資訊本業所贊助的球隊,就有三星獅子、SK飛龍、LG雙子,都是韓國排頭在前的大企業,而汽車工業之起亞老虎隊、製酒業的斗山熊隊、煙草公司的英雄隊、食品通路龍頭的樂天巨人隊、化工業的韓華老鷹隊,都屬韓國企業界翹楚之輩。

再把話題拉回中國大陸棒球聯賽,現階段還屬「半職業化」的規模,離「職業化」的門檻,就只一步之隔。試想,一旦中國大陸全面開放棒球職業化時,境內各大型企業資金的挹入,棒球實力將一日千里的突飛猛進,人才也必然源源不絕的產生,那日後對台灣棒球的考驗與衝擊,何止是「排山倒海而來」所能形容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