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載於Yahoo運動新聞網 2009/9/23 

今年將各隊場次增加到120場的中華職棒,在球員的努力奮戰之下,季末幾乎確定將刷新許多個人獎項的歷史紀錄,但這回聯盟也不甘寂寞,由於制度面的硬性規定,今年二壘手的獎項包含最佳十人及金手套,竟然沒有選手有入圍資格,年底的得獎名單上註定永遠留下空白!

過去也不是沒有類似的經驗,職棒六年新人王,以及職棒十二年最佳一壘手也是從缺,但那是因為入圍者的成績達不到一定起碼的水準,讓資深記者們的這一票投不下去,但無論如何,至少不是無人可選。

由於中華職棒規定選手的出賽數,必須滿球隊出賽數的三分之二以上,才有資格參選年度金手套獎,最佳十人獎還必須再加上372個打席才行。今年各隊須出賽120場,因此80場就成了參選的門檻,其實這項制度已行之有年,直到今年才出了問題,但重點是,到底有沒有必要設下這樣的限制?除此之外,即使達到了參選標準,還得要經由聯盟的評選委員提名後入圍,才能經由票選產生出得獎者。

這等於要先經過兩道關卡才有獲獎的機會,但仔細想想,有這個必要嗎?年底負責票選的都是圈內資深的採訪記者,看了一整年的球賽(當然會有少數懶惰的記者不常看球,但這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之內),對於選手的表現均了然於胸,還需要替他們設入圍名單嗎?不如開放讓記者們針對心目中理想人選直接投票就好,幹嘛還要透過評選委員的提名,而且他們究竟是以甚麼樣的標準來提名?有任何量化的標準嗎?甚至評選委員的人選是由誰來決定?從來沒人知道。而評選過程中,尤其在防守上面,是不是會流於專注在部分數據上的迷思呢?讓部分有可能得獎的球員,卻連入圍的邊都沾不到呢?

至於這次讓二壘手出現「天缺」的問題,雖然是前所未有之事,但未來如依舊拘泥於現有的制度,難保不會再發生,尤其現在只剩四隊,各隊的守備位置競爭空前激烈,教練輪流調派上場選手早已不稀奇,且現在每周出賽五場,遠遠大於過去出賽的頻率,更使得疲勞與受傷的機會增加,還有萬一(我是說萬一)以後有幸二軍建制能夠常態化,球員上上下下將更為頻繁,都會增加選手失去參選資格的可能性

以目前各隊二壘的主力來比較,截至9/20為止,在擔任二壘守備位置時,兄弟陳江和出賽62場,守備率為0.981,La new林智平出賽60場,守備率為0.967,統一陽森出賽55場,守備率為0.962,王子菘出賽45場,守備率為0.987,興農陳志偉出賽63場,守備率為0.952,鄧蒔陽出賽61場,守備率為0.974,再看看去年的金手套獎得主朱鴻森,守備率為0.955,比一比就知道,上述幾位選手只要能保持現有的守備功力到季末,光憑數據的比較(此處僅簡略地以守備率做為例子,事實上還是要看球員在場上其他方面的表現),有幾位絕對夠資格拿下金手套獎。

不過既然規則存在已久,現在要強行翻案也不盡合理,因此建議聯盟明年正式取消參選門檻吧,順便連入圍的制度一併刪除,因為聯盟要做的事太多,票選的事給記者們去傷腦筋就好,不如多花一點時間在聯盟制度的改革上,反正取消這門檻又不用花一毛錢,符合球團的經營哲學,且完全就事論事,也不會破壞最高決策單位「領隊會議」的默契,何樂而不為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