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投手最振奮人心的演出是三振,那麼打者最令人血脈賁張的揮擊,就是全壘打;而擅打全壘打的球員,通常被稱為「巨砲」。說到巨砲,以「強力棒球」著稱的美國職棒,早些年馬怪爾和索沙的全壘打王之爭,至今仍是球迷津津樂道的經典戲碼,近年則有即使滿壘投手也選擇保送他的邦茲;至於台製巨砲,旅美好手陳金鋒絕對是球迷的第一首選。而在中華職棒裡,張泰山、彭政閔、謝佳賢……等,往往是大多數人腦海中最先浮現的人選,但能夠在第一時間想起「陳連宏」這門巨砲的人,卻是少之又少。

提到陳連宏,球迷第一個聯想到的,不是高大魁梧的身材,就是陳金鋒哥哥的身分。事實上,論資質天分,他或許比不上弟弟陳金鋒;但論體型條件,他確是一名出色的重砲手。可惜的是,陳連宏不論所處的年代,還是所待的球隊,都是他成為明星球員的絆腳石。

原名陳俊宏的陳連宏,靠著優異的外在條件,早在學生時代便打出名號,青棒時甚至越級參加成棒比賽。一九九七年,他隨著母隊和信鯨隊(現中信鯨隊)加入中華職棒,第一年雖然未能打出應有的水準,但第二年馬上火力全開,在那個洋投、洋打大行其道的年代裡,他各項打擊成績均名列前茅,長程炮火的表現尤為精采,包括全壘打在內,許多項目皆為本土球員第一,連比他早一年進職棒的張泰山,都只能甘拜下風。

到了一九九九年,他與隊友洪啟峰競爭打擊王,雖然造成全壘打大幅銳減,但其他項目仍具有一定水準,而優秀的成績也為他爭取到與弟弟陳金鋒一同穿上中華隊戰袍的機會。隔年,他又回復長打本色,全壘打數量僅次於該年全壘打王林仲秋,打擊率也維持在三成以上的高檔;最難能可貴的是,自一九九八至二○○一年,他的上壘率皆維持在全聯盟前五名以內。

然而,「生不逢時」卻註定了陳連宏無法在職棒場上成為要角的命運。一九九八至二○○○年,陳連宏的巔峰期,正好與職棒黑暗期重疊,職棒比賽乏人問津,當然也塑造不了明星;更何況他待的還是人氣向來低迷的鯨隊!

中信自進軍職棒以來,始終難以聚集人氣,初期受到職棒景氣跌入谷底的影響,難以開發新球迷;景氣復甦之後,儘管有因二○○一年世棒賽成為當紅炸子雞的鄭昌明在陣中,並藉由吸收已解散的三商虎和味全龍隊球員,希望獲得虎迷和龍迷的認同,但成效仍是不彰。再加上鯨隊設定的主場在嘉義,地處偏遠,不但球迷不捧場,重心在北部的各大媒體,也因職棒黑暗期而無意願南下採訪,導致陳連宏雖有成績,卻曝光度不足,難以成為焦點人物。除此之外,幅員遼闊的嘉義球場,甚至成為他提升打擊成績的阻力。

更扼腕的是,運氣不佳的他,好不容易等到職棒景氣開始回暖,棒球再度成為社會上的顯學,卻又因傷陷入低潮。由此可知,陳連宏不論在天時(職棒黑暗期)、地利(偏遠而遼闊的嘉義球場)還是人和(鯨迷稀少)方面,全都處於劣勢,無一倖免。

終於,在二○○三年,他揮別了老東家,轉投離老家較近的統一獅隊,並將背號改為與陳金鋒相同的52號,希望能在新環境重新出發,創造出職棒生涯的另一高峰。沒想到運氣還是不跟他站在同一陣線,在隊風保守的統一獅隊裡,他不但無法成為明星,且幾乎連表現的舞台都岌岌可危。

近幾年來,職棒球團代訓替代役男的制度,讓各球團的人力充沛了起來,統一也因這些新血的不斷加入,致力於球隊換血工程,而新人輩出的結果,就是直接壓縮到中生代以上球員的生存發展空間,陳連宏也因而成為排擠效應的受害者之一。

陳連宏的長程火力無庸置疑,他曾於二○○三年拿下明星賽的全壘打王就是實例。有長打實力的球員,往往容易因追求長打導致砲火不穩定,陳連宏也是其中之一,而這種選手偏偏是台灣教練團不愛用的類型,在保守的統一獅隊尤其如此。統一為了實行換血政策,隊型尚未固定下來,先發與板凳的差別,就決定在幾場的表現之中。然而這樣的做法不但讓球員的心理負擔沉重,也容易扼殺人才,與培訓的意義背道而馳。在這種後浪不斷推擠前浪的情形下,陳連宏自然產生危機意識,而這或許也是他今年到目前為止表現穩定,但長打率卻不若以往出色的原因。

「時運不濟」這四個字或能解釋陳連宏的角色何以從「陳金鋒是陳俊宏的弟弟」變成「陳連宏是陳金鋒的哥哥」、「阪神總教練岡田彰布口中的人才」變成「被球迷遺忘的巨砲」。台灣球迷常感嘆陳金鋒不受道奇隊重用,為他的懷才不遇忿忿不平;陳連宏在台灣雖能站穩先發位置,但其地位卻始終沒有獲得合理的評價,球迷不重視他,媒體甚至只有在詢問陳金鋒近況時才會想起他。

二○○三年,這對背號同為52的巨砲兄弟,許願兩人要在美國大聯盟和中華職棒共同揮出52支全壘打。期待這對兄弟能在各自的戰場上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秉持著「球來就打」的精神,52支全壘打或許不是那麼遙不可及的夢想。

本文原載於南主角2005.7.1~7.31第55期(李依蓉/邊邊角角棒球論壇成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