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原刊載於中國時報 浮世繪 2007/2/16(鄭浩/邊邊角角棒球論壇成員)
於距離刊出日期已超過一年以上,有時效性的問題,這點還請讀者見諒。
不論是多強的球隊,也不管你半局之內能攻下多少分,只要第三個出局者出現,就必須攻守交換,從攻擊者轉換成防守者;同樣的,不管你在這半局被轟得多悽慘,待會兒馬上會有三個出局數的無限可能,等著你把計分板上的燈號從○換到九。一場棒球賽裡,這種規律的換邊運動,最起碼要出現十六次。

而在職業運動的生存法則下,除非你大牌到有本事與球團簽定「不得任意轉隊」的協約,否則當老闆決定把你當成交易籌碼時,你就得乖乖收拾行囊,換穿另一隊的戰袍,如果是留在同一個聯盟,你的隊友將立刻搖身一變,轉換成你的對手,如果換到另一個聯盟,那你要面對的將是一群深不可測的陌生人,然而你還是要武裝起自己,勇敢迎接一切挑戰。

此外,主客場分明的比賽制度,讓「主客易位」成為球季間的必然現象,今天享受主場鄉親溫暖的掌聲,明天馬上換成客場球迷毫不留情的噓聲,這種情境與心境的劇烈轉變,也是必須大口嚥下的家常便飯。如果把視野再放大,甚至連球隊都有可能來個大搬風,小者如換老闆跟著換隊名,大者如整隊從原先的據點搬遷到另一個城市,說不定換個新家也換了手氣,從此一帆風順、鴻圖大展。

棒球就是這樣,時時刻刻皆在轉換輪迴中急速運行不輟。在比賽過程中,換投手、換代打、換代跑、換暗號、換守備位置,教頭們絞盡腦汁不停換這換那,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了換來一場甜美的勝利。

而就選手個人而言,為了迷惑打者,投手的球路絕不可能一成不變,打者為應付戰術需求,必須隨時更換打擊姿勢,或揮大棒或擺短棒或虛觸實打,甚至連把球打出去的方式都有「推、拉、砍、劈、撈、點」等千變萬化的技巧,而守備者為因應不同打者的習性,所站的位置也是一會兒靠右、一會兒靠左,換得不亦樂乎。

對我這個球迷來說,除非是球場賣了個滿座,否則在一場比賽裡,有時我會選擇本壘後方,享受投手的球剛猛有力地砸進捕手手套裡的巨大聲響,有時我會跑到一壘側,和一壘審比眼力,有時我會換到三壘後方,欣賞得分大門口的懸疑悲喜劇,當然,外野看台上與全壘打球不期而遇的驚喜,也是我選擇購票區域時的一大誘因。

而如果把每周五在「棒球同人志」裡暢談棒球,當成是一場例行賽的話,我們這群球癡也已經整整出賽兩個球季、一百場比賽以上了(事實上我們一共有八位成員,只差一個就可以組成完整的先發九人),既然我們整天在聊棒球、寫棒球,那麼棒球運動「不停轉換」的鐵律,我們也必須甘之如飴。這不是什麼「生涯規劃」之類的陳腔濫調,而是「棒球生涯」不得不快樂服膺的宿命。

就像不論身處哪個聯盟,球員認真打球的態度永不改變一樣,我們這支八人部隊不管在哪個版面作戰,對棒球文化的深耕都絕不會稍有怠惰。「棒球同人志」這半局圓滿打完了,下半局的精彩攻防,才正要開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